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各种情感的纠缠。有些友谊如同日常琐事,相互间不加深入,只是为了打发无聊和寂寞时光。还有些朋友虽然不经常见面,但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或快乐时,他们总是第一个被我们想起。还有一类人,他们可能显得粗俗甚至庸俗,但他们就像五谷杂粮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那些偶尔聚聚喝喝酒的人,我有时对他们感到恼火,因为他们似乎没有追求,更没有进取。但有时候,当我回忆起与他们一起豪饮后的欢笑,我也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晚,我深夜无法入睡,便拨通了老朋友刘二哥的电话。他迷迷糊糊地接听了电话,然后大骂我:“你以为你是谁?深更半夜还叫我陪你散步?”尽管如此,那次他热烈拥抱并表示,如果我需要,他随时都会跟着我去刀山火海。我非常感动,这种患难之交让我认识到了它的价值。
记得有一次,我在网络上读了一篇文章,提倡“高配”友情,即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层面,不然容易沦为庸俗无为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许我们的友情就会更加珍贵。
有一天,在酒桌上,我郑重宣布要各自为好,与周胖子等人分开。这让周胖子大惊失色,以为是我身体出了问题。我摇头说:“我的身体没问题,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就太庸俗了。”那晚宴席散后,我们几个长期交往的朋友消失在灯火阑珊处。周胖子又转身回来,用力拥抱我,说:“李哥,我们的交往真就这样散了……”
从此以后,我开始寻找那些拥有更高追求和格局的人群,如老宋,他写诗,有一种悲悯人类的情怀。在一段漫长而疲惫的话题之后,我们决定分别休息。我发现,与人探讨灵魂的事,也是一件极其费力的工作,就像挖掘空气稀薄的地底煤炭一样,只有真正返回地面的瞬间才能庆幸见到了阳光,踏实地生活。
其实,我也有几位精神上的伙伴,我们相互称呼对方为灵魂上的邻居,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之间却隔着一堵墙。大男人们通常竭尽全力逆风前行,而软弱者则像是唐僧般喋喋不休、脉脉含情。但只有真正坚强的人才知道怎样用心交流,没有哪个虎豹狼能谈论过心事。
直至一个月后,我开始感到不安。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最适合在地里生根发芽。而所谓“接地气”,就是这样的感觉。不久前,一位新结识的小伙伴,每次都吹嘘自己认识一些高端人物,最终因我的反驳而离去:“他们是他们,你永远还是你自己。”
最终,在对过去亲密伙伴们产生淡忘之念后,上周的一个下午,我兴奋地给周胖子打电话:“马上通知!今晚我们在老王家烤鱼店见!”那天晚上,再度聚首于油烟腾腾的烤鱼店里,我们竟然享受到了久别重逢带来的惊喜。周胖子红眼圈,对我肉麻的话语低声应答——也是如此。
“胖子啊,还有各位,”当醉意浓厚的时候,“我们的吃喝玩乐虽不能触及深水,却也有炊烟袅袅带来的放松和舒坦。”不过,当醉意渐退,肉麻的情绪便逐渐褪去。不过,无论如何,这些年来与你们共度岁月,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一段经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