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从愤青到励志帝,逆袭的传奇故事
在1872年3月12日的一天,曾国藩在李鸿章为他精心挑选的两江总督府里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在接下来的140年中被不断地探索和评价。与那些成就一番功业、拥有显赫家世或卓越才能的伟人相比,曾国藩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他的人生之路常常被视作一种教科书式的典范,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位内圣外王的中兴名臣,也可能是老奸巨猾、扼杀希望的小人。在他身上,被叠加了无数重相互矛盾的标签,从一个才学平庸但内心强大的“愤青”,到位高权重、匡扶清室的“一哥”,他的故事让人们感叹不已。
曾国藩的人生并不轻松,他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满于当时官场上的虚伪和腐败。他在日记和书信中表达了对仕途无聊的心情,并建议皇帝进行更深入的人文交流。这份提议虽然遭到了朝中的嘲笑,但也引起了咸丰皇帝的兴趣。尽管如此,他依旧得罪了一些权贵,最终不得不逃离北京,以避免陷入更加艰难的地步。
直到他回归湖南,曾国藩才逐渐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当他再次出现在长沙时,他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认出了——一个谦逊且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而非之前那种固执己见的人。在一次又一次尝试之后,曾国藩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以此而受到赞誉。
1864年的7月21日,当九弟曾国荃带来了攻克天京的捷报时,对这个消息,除了喜悦之外,还伴随着恐惧,这种恐惧来源于对官场复杂黑幕不确定感。而随后慈禧太后的嘉奖,使得曾国藩达到人生的巅峰——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但即便如此,在1972年3月12日结束生命前夕,他仍然处理的是派遣中国学生留学的事务,这也是他的最后公务之一。
可以说,即使是像曾国藩这样的“励志帝”,面对残酷环境下的政治斗争,也难逃悲催命运。更多关于励志人物,请访问http://www.li96.com/lizh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