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蓝海:竞相涌入“毛孩子”赛道
消费市场的旺盛需求,正驱动宠物产业从分散发展走向集群化发展、全链条升级。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抢占宠物经济新蓝海。
作为“中国宠物食品之乡”,2021年至2024年,南和宠物食品电商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1%,预计2025年将突破10亿元。当地正推动从规模扩张向品牌深耕转型——通过打造“南和宠业”集体商标、建设50亿元宠物产业园区等措施,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
此外,安徽省合肥市目前宠物保有量已达41万只,年均增长率达17%,养宠消费规模今年有望突破30亿元,该地努力打造全国宠物医药与智能装备高地,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宠物全产业链产品集散中心。
未来五年,北京将把宠物经济作为重要板块进行发展。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推进宠物产业园区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宠物育种创新、智能诊疗、新药创制等关键领域,为宠物产业注入源头活水。
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上政策东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涌入宠物经济赛道。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国内现存宠物经济相关企业498.33万家。从经营时间来看,宠物经济相关企业多成立于近三年,成立年限在1~3年的相关企业最多,占比44.07%;其次,成立年限在1年内的相关企业占比30.50%。注册量方面,2024年全年注册165.18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139.99万家。
“宠物经济覆盖食品、用品、医疗、服务、文旅等多领域,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能够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例如,宠物食品加工可联动农业、制造业,智能用品生产可融合电子、物联网技术,宠物医疗可推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创新,从而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