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追梦与成长的物品故事
20岁,我创立了软银公司;30岁,我赚取上亿美元用于投资;40岁,我选定一个重要行业,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领导地位,实现了第一名;50岁,我实现了梦想,公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60岁,我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退休。我的人生一直按照我的计划进行。
我大约30年前创立了软银公司,当时我几乎一无所有,只有一个成功的梦想。我希望成为全球最成功的人,用电脑和后来的互联网为人们提供新技术、新生活方式。我写下25个理想,其中包括成立什么样的公司,这些理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
30年来,我们从两万多名员工到260亿美元的收入,有几百家互联网公司。我们不断实现愿景,如当我们进入高速宽带业务时,我们是亏损的,但我们挑战国家垄断电信巨头NTT,最终赢得高利润。十年前,我们的互联网、电信业务只占总收入1%以下,现在已占99%,我们的创新为我们带来了丰硕成果。
我19岁在美国学习时,在杂志上看到微型电脑图片,当时深感震撼,这将改变人类历史,所以我决定把生命投入到微电脑上。这份热情始终伴随着我,即使现在已经50岁。我对自己的人生做了50年的规划:20岁创业;30岁赚钱投资;40年代专注于某个行业并取得第一名;50年代实现梦想,超越100亿美元收入;60年代退休,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
回望过去,最重要的是精神:帮助社会、帮助人们,这会带来最佳结果,而不是仅仅为了金钱或其他东西。然后要有愿景,如与电脑、互联网相连,它们将成为强大的工具帮助人们。我有具体战略来成功、贯彻精神和愿景。
回到19世纪初期,那张清单上的25个理想,每个人都可以制订这样的清单,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愿景,但决心全心全意去做,因为这并不容易。每当新的理念出现,一些人都会说没有足够资源或市场准备好,但我选择一步步先做,然后慢慢积累。一步一步走,是99%人的选择,但只能获得一般性的成功。而我的风格是定义庞大的目标和愿景,然后倒推到今天,从而不按部就班地思考未来。
即使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方法是我始终保持的一个原则:无论是在小领域还是小众市场,都要争取成为第一,让别人才需要你。当沃达丰日本收购完成后,不少人认为软银会失败,但通过变化,我们得到新用户数量最多。在接下来10年里,有两个目标:首先,要让软银成为世界移动互联网排名第一,其次,要让它成为亚洲互联网排名第一。
为什么收购移动运营商?因为相信移动互联网比网络更大发展潜力。在手机速度提升375倍,屏幕分辨率24倍增长的情况下,比如音乐下载量在手机上远超电脑。此外,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可能发生类似趋势,而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现金流支持投资,就像沃伦·巴菲特一样。他以可口可乐等企业获取现金流,再加大投资,以此获益良多。而同样地,软银也有运营通信服务及宽带业务,以及拥有雅虎日本等资产,为其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并用这些资金再次进行网络企业的大规模投资,使之回报丰厚。在四五年前亏损之后,现在利润达到60亿美元,对于网络投资来说,与之前所做的三十亿美元投入相比,可谓九倍之举。这也是对网络投资的一种证明,对于追梦与成长而言,无疑是一段值得铭记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