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岁数,步入了某种生活的境界,就会感到时间在悄然流逝,不经意间,几年就像飘逝的落叶,一去不复返。许多人,在生命的长河中,在日益广阔的时空里,与曾经亲近的人渐行渐远,仿佛友情这艘船在夜幕下逐渐消失在遥远的大海之中。有谁可能认为,这只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他可能会说:“我性格开朗,与周围每一个人都能建立深厚的情谊。”他可能会自信地宣称:“五湖四海皆兄弟,天涯共此时。”然而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出于一种愿望——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而不是真正理解和珍惜“熟悉”的朋友。在他们的心底深处,他们已经将“熟人”等同于朋友,但这正是缺乏真正友情的一种表现。
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纯粹无暇,要好而不假借,无需猜忌或试探,每一言语、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真诚和坦率。如果一个人,对周围所有的人都要好,那么这种关系往往带着虚伪和浮夸,没有坚实的地基。鲁迅先生曾送给瞿秋白一副对联:“知己难求足矣,以同怀视之为贵。”这是表明知己难寻,真正可靠的友伴更是稀少。我越来越明白,即使离开了校园踏入社会,大千世界面前,我所交织的人脉更加广泛,而交往也变得更加频繁,却反而增添了孤独感。常常感觉话题无法深入,也许酒桌上的欢声笑语掩盖不了内心那份孤单。
有人为了事业发展,为的是项目合作,一场聚餐下来只留下疲惫和空洞,而最后只能独自醒酒。这时候,朋友就成了抚慰孤独与缓解压力的良药。而小聚就是讲究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强调的是内心间那份认同。“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对待友情,我们应该有真诚,就像白居易对待他的朋友一样,用新酿好的米酒,在大雪即将降临的时候,用红泥的小火炉暖酒,让寒冷中的温暖融洽相遇。这般仪式感,如同默契与关怀,将时光暂停,让日子过得优雅而悠长。
当然,对于真正相知相爱的人来说,也没有必要太过拘束。当我们聚首便可以放松,不必追求豪华,只需要饭菜美味即可。不必劝酒三杯,只需随心随意随性就好。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我原本计划加班,但我的朋友却耐心等待直到我结束工作。他没有急躁,因为他知道时间比金钱更宝贵。当我赶到时,我发现我们已经到了夜色朦胧,他惊喜地向我祝福,那个瞬间,我意识到今天是我生日,而且还被众多亲朋好友记住。这让我心里充满了幸福。
作家李丹崖曾这样说:少年可以浪迹天涯,你ng年可以潦草至终老。但到了中年,对待朋友就不能敷衍了事。因为生命如白驹过隙,流转不息,最终让我们认识到:友情并非数量多寡,它仅仅在于是否真挚,不论你拥有的只有三两个,如果能够一起轻松聊笑,便已足够让匆匆流转的心灵找到片刻安宁,让纷飞岁月暂且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