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的前三年,比收入更重要的是铸就伟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物品上的每一次选择都决定了未来。有一个工作3年的女孩问了我一个问题:“水湄姐,我大学同班同学,有一个人薪水已经快是我的两倍了,怎么办啊?”似乎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大学同学彼此都很熟悉,毕业后起薪也都差不多,但最后有一个人薪水很高,那个人甚至还是在大学时候成绩不怎么好的,让人怎么不焦虑啊?
我跟这个女孩讲了三点。
工作前3年是一个选择岗位的过程
工作前3年是一个选择岗位的过程,就像我这种工作了十几年的人,看看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就会知道,其实很少人会在10年之后,还在做大学毕业时的那个岗位。我读MBA就是一次最大的转折。读MBA之前,我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公务员,读MBA之后,我做了咨询公司,做了NGO,然后还创业了。
很多人已经知道了,大学毕业选择的工作不一定会与大学专业对口,但实际上,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所以你的第一次职业选择不一定是最正确,最符合你的兴趣和特长的。毕业前3年,可以通过实际的工作寻找自己真正有兴趣的岗位和职业,如果能找到的话,你应该尽力去追求,因为你以后还有长达30多年的职业生涯。
当然,在寻找中,是一定会有成本的一些行业可能需要你付出更多时间或者学习新的技能,这个代价值得吗?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工资不是线性增长
工资不是线性增长,有时候一次收入会抵得上所有损失。我有一个同学,她学校毕业之后回到了她老家的一家制造业工厂工作,但是她的薪水比我们的低。但没想到她老板因为想扩大规模借高利贷资金链断裂直接破产,她直接失业。她想再找份好工作,却找不到,一气之下跟老公创业。
几个月后,她英语好,又负责外贸相关业务经常跑国外展会拿单子回来加工几个来回公司就立稳脚跟,现在一年少说也有两千万利润。这让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当下的薪资水平,更要关注未来的发展潜力。
薪水是市场给你的
薪水也是市场给你的,而不是老板给你的。这句话可能有人理解错了一点,你们以为你们自己的努力才决定着你们现在得到什么,但其实真的是市场需求决定着这一切。你可以跳槽换一份看起来更好的offer,但是如果新公司或行业不好,那么这次跳槽反而没有意义。如果新公司提供期权激励或者涨幅大,那么即使短期内收入减少,也许长远来看风险更小、收益更大的机会正在等待你抓住。所以,我们要明白,每一份报酬背后的故事都是如此复杂,只要坚持不断学习适应,就能在职场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