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的演唱会门票在2014年很快就售罄,他曾说:“希望大家不要叫我大哥。我知道年轻人的挫折、彷徨,看到他们的困惑,我会感慨这些就是年轻人的专利,我希望我的每一次演出就是大家从前听到的最初的编曲。”这位五十六岁的大叔渴望回到28年前,那个能情真意切唱歌的状态。他自黑地称自己为大叔,并表示愿意将琴交给更有才情的人写出更动人的歌。虽然嘴上说不喜欢上海,但他仍然频繁来沪,可能是因为“伤之切,爱之深”。此番“返场”,他调整了心态,不再想与纸巾作伴,大叔发话了:“既然青春留不住,还是做个大叔好!”宣传海报上,一身简单汗衫短裤外加夹脚拖鞋骑摩托车,一脸笑容手比V形,是一个“萌大叔”。
李宗盛热衷于做琴,创立了“李吉他”品牌,在上海开设了“李吉他馆”。谈到做琴初衷时,他调侃歌迷,“你们说50年后,你们还会不会记得我的歌?”当被回答会记得时,他幽默地回应,“你们傻啊!”并表达希望将来他的琴交给更多才情人士,让他们写出更动人音乐。
尽管在数字化时代里用木头铅笔创作和打磨吉他零部件显得古老,但李宗盛依旧享受这种过程。他认为,有些事不能急着完成,而是需要时间自然成熟。对于作品的意义,他说:“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以及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五十岁之后,作为合格音乐从业人员结束阶段开始,是回到“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再理会别人的情欲和痛苦,只专注于写出自我作品。“自私”地写《给自己的歌》等这样的自我作品。未来对他的创作充满期待,还没开始就已经试了一两个。
对于他的音乐和吉他来说,他们是分不开的事物。而对于未来的期许,即使40岁之前只是音乐家,再40岁之后成为一名匠人,也足矣。如果百年后能把吉他制作到一定水平,那么即使没有惊人的进展,也算是在生活中实现了一件很好的事。大师级别的是那些高频低频都无法定义好的东西,比如最珍贵不可代替的人。这一切背后的核心,是对世界观点的一种表达,但真正目的还是音乐本身。当你哭泣的时候,你的声音必须跟随着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