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数学不如学英语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北大,只考上杭州师院;三年高考,一年数学成绩1分,一年成绩19分。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马云说,“我当年学英语,我没有想到后来英文帮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问题功利性很强的话,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互联网本来就是“舶来品”,马云流利的英语赋予他一张“国际通行证”,使得他有机会征服《福布斯》记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结交杨致远、孙正义甚至比尔克林顿这样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达沃斯论坛,让大家记住阿里巴巴。
二、目标远大高举高打
虽然说马云绝非天生丽质,但后天的“难自弃”让他笑到现在。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创办之初,马云向仅有的18名员工信誓旦旦:“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的前十位。”
他为阿里巴巴确定的目标是:要做80年的持续发展企业,要成为世界十大网站,无论是谁,都要用阿里巴巴。他还表示,“我们现在好像在建一个大楼,现在是装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个马桶,我们正在经历一切乱七八糟的事情,而且经常改来改去。但现在只有一个基本轮廓,可以这样说,我们造几栋楼,现在我们的基坑都已经打好了。”
三、选对偶像不怕当粉丝
在今年第二届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马云当着杨致远的面称其为“偶像”。确实,没有杨致远,这个人生轨迹八成是要改写。
1995年,当时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并看的是雅虎,并且因为这个缘故,他有幸与杨致远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这份关系一直延续至今,对于他的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四、口才与精神控制法
如果将马 云 的精彩言论出版一本 “ 马 云 语录” ,相信并不是什么难事。
为了吸引人才加盟和维持团队凝聚力,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这也是重要因素,有媒体称之为精神控制法。
五:让 “ 天下没有难做 的 生意”
这其实也是馬雲生意經 的鮮明寫照。在生意場上,這種價值觀也讓馬雲獲得了一些生意上的伙伴。
六:倒立思维
"倒立"思维让馬雲在與競爭對手打拼時,可以充分認識自己與對方優劣,使能以己之長攻其之短。此方法讓馬雲從未按規則出牌,在與競爭對手過招時總能保持勝局。
七:回避办公室办事靠团队
为了打击办公室文化,将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作为平凡团队典范,以此证明只要目标一致,即便是一个平凡团队,也能创造奇迹。在阿里内部人员换岗频繁,而对于员工来说,他们必须承担起更重大的责任和挑战。
八:武术
喜欢武术,让馬雲結識金庸;有了金庸,由於西湖論劍才有號召力。而作為東道主 馬雲俨然成為武林盟主。那時新浪才是老大,是不是應該由王志東當盟主呢?
九:变
变化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次变化都是新的开始。不变则已死,这样的哲学指导着整个Alibaba集团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这一点体现出了Alibaba集团独特而有效的心态——拥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