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宠物资讯
  • 宠物食品
  • 宠物用品
  • 宠物寄养
  • 宠物医院
  • 宠物托运
  • 宠物殡葬
首页 > 宠物交易>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实用优秀12篇》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实用优秀12篇》

时间:2025-11-06 11:59:04 济南宠物发布:济南宠物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1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

一 熟读感悟

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体会感情。

二 体悟交流

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广泛交流。

三 背诵默写

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

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齐背

2.点名背诵

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熟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寻京

1.齐读

2.点名读

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

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写归京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2

授课人:李法龙

教学目标:

1、品味赏析,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

2、诵读,领悟词壮美、开阔的意境;

3、感受作者远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树立远大理想。

教材分析:

1、重点:分析上阕,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

2、难点:领悟词壮美、开阔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讲授

1、抓住关键词,从顺序、视角等方面赏析上阕,突破重点。

2、指导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解决难点。

教具:多媒体

教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进程 方法及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1、回顾毛泽东及《沁园春。雪》

2、引出课题(板书)

3、题解:词、词牌、题目

4、出示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二、讲授新课

1、 简介写作背景(投影显示)

2、 读课文

3、 欣赏毛泽东手书、听配乐录音(多媒体显示)

4、 引导分层(多媒体显示)

5、 分析上阕

(1) 找关键词:立、看、问

(2) 分层:独立沉思

绘景抒情

怅问忧思

6、 分析第一层

(1) 生读

(2) 提问:交代了什么?

(3) (多媒体显示):时、地、人

(4) 想象画面

(5) (多媒体显示)3幅画面

7、 点赏析第二层

(1)(多媒体显示)

(2)读

(3)提问:写了哪些景物?

(4)分析:山、林(色彩)

想象画面

(多媒体显示)

(5)分析“江”“舸”“鹰”“鱼”

想象画面

(多媒体显示)

(6)概括写景特点:(板书)

动静相宜  远近结合  俯仰交错

(7)总结:(多媒体显示)绚烂秋景

(8)比较古人写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昂扬奋进

8、 分析第三层

(1)师读

提问学生,齐背《沁园春。雪》上阕,调动情绪

提问1学生

1生读,教师补充

由1名好学生读

学生讨论概括

提问

讨论概括

讨论  回答

教师复述

一生读

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想象

比较讨论动词

引导学生讨论概括

引导学生讨论概括

提问3名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进程 方法及学生活动

(2)分析

9、 简要分析下阕

(多媒体显示)

(1) 追忆往事

(2) 青春如火

才华横溢、意气奔放、奋发有为

表明了包括作者在内的青年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

(3) 中流击水

10、 小结(多媒体显示)

11、 指导再读

12、 再读欣赏(多媒体显示)

13、 齐读

三、练习(多媒体显示)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

2、 研究性学习:搜集毛泽东的资料

讨论总结

引导讨论

概括总结

由1名学生总结

多名学生读,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提问

附板书:

《沁园春。长沙》

山------红            平      远

舸---- -争

绘景  动  鹰------击     动作   仰

鱼------翔            俯      近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3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

录音机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 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雪》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教学课后记: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基本明确了诗歌中运用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必要性及运用修辞的好处。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4

读出形象——立——造像写意——游人独立深思

读出关注——看——借景抒情——诗人关怀天下

读出深思——问——直抒胸臆——哲人忆旧言志

读出情志——忆——怀人忆事——斗士主宰沉浮

沁园春长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5

河北正定中学  高华

今天我们来欣赏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

欣赏诗歌,主要是欣赏他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欣赏诗词的主要途径是品味诵读,所以今天我们就用诵读的方法来品味这首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许多诗词气势磅礴,西楚霸王项羽留下了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何等的孔武有力,汉高祖刘邦写有《大风歌》:“大风气兮云飞扬”,何等的浑厚苍茫,豪杰之风,一脉相传,宋代苏轼又开创了豪放词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等的波澜壮阔。英雄之气,千年流转,现代中国文坛上又出现了一位超越古人,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他用古典诗词的形式反映现代精神,作品气势更加磅礴豪迈,意境更加深远开阔。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沁园春  长沙》,领略他词中雄视千古的气势,感受他改天换地的雄心,看他是如何超越古人的。

老师先朗读这首词,同学们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字音。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进一步掌握诵读的节奏,订正字音。

同学们朗读,尽可能把握好节奏。

同学们朗读的比较有气势,有感情,但是同毛泽东词中的气势相比不是十分到位。看来我们很有必要对词的意境内容稍加分析,以加强理解,是我们读得更好。

首先,我们学习上阙,学生单个读上阙。

词的开头,“独------”这三句交待了哪些内容?毛当时的情态是立  ,时间是  深秋    地点是 橘子洲头     而“湘江北去”则点明了毛所处的环境。

深秋季节,毛独立在橘子洲头,身旁是大江奔流,抬眼望去,毛看到了那些景色呢?请女生来朗读看的内容,要读的抑扬顿挫,男生勾画出看到的景物。

在这里毛泽 他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呢?山林,江舸,鹰,鱼。

染:拟人化,大自然用神来之笔,晕染的山林一片绯红。

争:争先恐后,生机盎然。

击:有速度,有力度,搏击长空,自由翱翔。

翔:鱼儿戏水,自由轻快。

这些景物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景物由眼前之景化为时间万物,有实入虚,意境更加开阔。

学生齐读这一小节,把握重点词语。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随着我的叙述把书中的文字化为眼前的景象。

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眼前是重重叠叠的山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绚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灿烂。而脚下的湘江是那样的碧绿清澈,像流动的翡翠,像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万里无云的长天之上,雄鹰振翮高飞,矫健有力。清澈见底的江水之中鱼儿摆尾游动,轻快自在。这是一幅多么绚烂充满生机的山水秋色图,一扫千年来悲秋的苍凉之气。

请同学来回答。

大家是这样想的,而毛泽东却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怅的意思市深思而感慨。怅寥廓的意思面对如此广阔的宇宙,思绪万千,毛泽东不由得发问道:”这苍苍茫茫的大地,由谁来主宰它呢?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为什么毛泽东提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而不象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些。谁有想法请站起来回答一下。

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一直萦绕在心,念念不忘。毛泽东有着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志,所以无论他做什么,看到什么,心中所想都只有这一点。面对如此生机勃勃的秋景,他必然要问出这样的问题。

了解了这一阕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读它。感受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凌云壮志。同学们来跟我读。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韵律。

下面大家再齐读一遍。

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我们来诵读下阕,寻找一下答案。

从表面上看,他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我们来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作者曾在长沙师范学习,多次与同学畅游橘子洲,现在故地重游,自然而然回忆起往昔。”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是”不寻常的日子很多“这是对下文的概括。下面请男同学读”恰“字统领的几句。要读的慷慨激昂。女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一下文意。

下面请同学来疏通一下文意,看这是怎样的一群年轻人呢?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奔放,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字,把当时的官僚军阀看的同粪土一样。)

这几句是对这些年青人内在精神的概括,而后三句则是对他们外在形象的描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水激流中游泳,击起的浪花阻遏了飞速前进的船只。

请同学来想一下,能够主宰大地沉浮的人,应当有哪些条件呢?(2、3个)

这些包括毛泽东在内的青年人就恰好具备了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条件。他们年轻有力,才华横溢,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有着沛然不可遏制的奋斗意志。所以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降与何人? 这些年青人气概如此豪迈,胸怀如此远大,我们一定要读出这种气概,这种胸怀。我们一起诵读。同学们再齐读一遍,深入体会一下词中的气概。

上课伊始,我们提到了刘、项二人。项羽无论他的诗多么孔武有力,他考虑的是他自己和身边的人。刘邦无论他的豪气多么飞扬,考虑的都是他的家天下。而毛泽东却是“四面云山归眼底,万里忧乐到心头。”他考虑的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所以他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志向更远大,意境更壮阔,气势更恢弘,作品具有一种崇高之美。

我们齐读课文,感受一下这种崇高之美。

读诗要读出它的韵律美,也就是要读的抑扬顿挫。请学生发表看法,并示范。

看,恰,后要停顿,鹰--高昂。鱼--低沉,万类--高昂而舒缓。问--低沉。恰--轻快坚定,曾记否--舒缓而高亢。

学生跟老师试读,学生齐读

尝试背诵,学生单人背诵,学生齐背。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6

《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泽东的开卷之作,同时它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该词在中国词坛占据如此高的地位,不仅得益于它雄浑开阔的意境,更得益于丰富的意蕴。

1、风华少年的奋斗之歌:

自古逢秋多寂寥,毛泽东的这首秋词,却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用高昂的笔调抒写了一首秋的赞歌,风华少年的奋斗之歌。在诗人的眼里,眼前的秋景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奋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不禁发出了像屈原一样的天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在天问时,是在徒劳的等待天的回答。然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早就是了然于胸:真正能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的,就是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秋天的万物因竞自由而充满生机,风华少年因竞自由,为自由奋斗而英气勃发。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本诗实际上是一曲自由的颂歌。

2、挫折人生的砺志之歌:

解读此诗,还应从写作背景着手。本诗写作于1925年。这一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一职也被选掉。从事革命活动,将人民大众从黑暗中解救出来,是诗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然而,诗人却被无情的排挤出了党中央,面对事业上的沉重的打击,他该会保持怎样的精神面貌呢?透过词作中的独来我们可以来解读。独立寒秋中的独是独立不羁的人格,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沉着、镇静,是险湍激流中的中流砥柱。这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如此,诗人笔下的秋景也是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这灰色际遇中的`亮色不仅仅诗人是逆境中的奋勇拼搏,更是诗人冬天到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哲思。所以,当他面临生命的威胁时候,能够独立寒秋怅寥阔,能够发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动人心的呼声。从这个角度看,本诗实质上是诗人在个人政治境遇不如意的情况下,给我们吟唱的一首昂扬的砺志之歌。

3、王者风范的豪迈之歌:

在这首词中,处处还透露出诗人的王者风范。首先来看诗人笔下的景物: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潜游水底,上下都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自由气魄。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一类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若没有王者风范的过人气魄,笔下的景物又怎能冠绝古今。其次来看诗人的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个囊括悠悠时空、茫茫大地,涵盖人类历史、现实斗争的大问题,这里凝结着作者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从中表达出诗人改造中国的宏伟理想和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和气度。最后再看诗人的实际行动:与同学少年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又远非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相比!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本诗实际上又是一首王者风范的豪迈之歌。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7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的 正常语序?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五、小结、作业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的确立

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分析

三、简要说明教学方法

四、教学反馈(课后补充说明)

挫折的拼音 挫折的正确读音 8

七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就像是坐过山车似的,爬到了顶峰,又毫不留情地从顶峰掉落,摔得粉身碎骨,而我也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压弯了腰,失去了信心,内心无比挣扎。

为了在期中考试收获理想的成绩,我没日没夜地钻进了书堆里,跳进了各科的题海中,用时间弥补残缺,用习题巩固知识点,暗暗发誓绝不能输。

期中考试如约而至,我抱着最后一丝热切的希望,期待着理想成绩的出现,但结果似乎总不尽人意,毫无意外,又考砸了,心中最后的信念瞬间分崩离析。

回到家里,迎来的又是父母更重一层的奚落。顿时,觉得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地方,或许真的应该放弃挣扎了,就像小草,再怎么挣扎,也会被人们或是其他生物一脚踩下去!放弃吧,放弃吧,这个念头在我的心里疯狂的滋长着。

此后的几天,我整个人就像丢了魂魄似的,失去了所有的感官,感情。整天浑浑噩噩的,如同行尸走肉的上课、下课、吃饭、休息、自习,像丧失了目标的小船,在汪洋大海中惘然的行走着。该怎么办啊,难道就这样一直过下去吗?

就这样坚持了四天,第五天,哥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直接把我拉到房间,开口就是对我的不满:“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就这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把你打败了是吗?我以前那个活泼开朗,遇事不逃避的妹妹哪里去了?”我抬起被泪水模糊的眼睛望向哥哥:“可是……可是被打击久了,也会想选择逃避,我现在真的很疑惑,甚至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我真的有这么差吗?”

“老妹,你何必因为眼前的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这样活着的人是最累的。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一定的压力,我也经历过读书时期,也明白你这个时候的迷茫,无助,可你想过你为什么会如此迷茫无助吗?因为你不够优秀,你不够强大。在这个时候,弱者会沮丧,而强者过后,会去寻找原因,不断改进。一个人想要永远的优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成长。”哥哥边说,边帮我擦掉眼泪,似乎在把我的无助和落寞给抹去。

我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地望着哥哥。

“这本书应该很适合你现在的处境,相信你看了之后一定会有所改变。”

这是一本关于北大双胞胎兄弟的书,书中记录了高考时他们颓废,迷茫的心境,尤其记得这些句子“你不努力有人努力,你不付出有人付出,很多时候,我们和更多人拼的,不过是谁更破釜沉舟。”“真正鞭策我们的,从来都不是他人的优秀或成功,往往是我们有多想成为那样一个自己,正是那份渴望,促使我们变得坚强和勇敢,朝着理想的彼岸出发,坚持直到抵达。”

这些金玉良言如同一盆冰水泼在我的脑袋上,让人痛彻心扉,也让人幡然醒悟。是啊,比我颓废的大有人在,比我努力的也大有人在, 从此以后,我会一次又一次的在失败中找原因,一点点地提升自己,哪怕是一分,抑或是比昨天多学了一分钟,都值得我狂喜不已,我相信长期的积累是未来的蓄势待发。

挫折的拼音 挫折的正确读音 9

从所周知,生活中没有永久的捷报频传,总或多或少地给予人们一些挫折,大家都知道,挫折可以使人坠落深渊,但是,挫折也是一笔财富。

古今成大事者,大都经受过挫折,例如西汉的司马迁,少有大志,博览群书,官至太史令。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直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武帝听了司马迁的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解,所以判他腐刑,身受腐刑,何等屈辱,何等痛苦。若是常人,早已坠入了痛苦的深渊,但他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几度寒暑,终于,一部<<史记>>流传与世。

在峭拔的岩壁上,偌大的巢穴里有只小鹰刚刚出世,它是那样弱小,还没来得及受到母鹰的爱抚,可母鹰去做出了惊人的一举,他猛的把小鹰推下巢穴,小鹰划过一道小小的弧便抖然下坠,它的心顿时迷茫,仿佛已经听到了死神的召唤,小鹰本能地用尽全身的力气,抖动翅膀。就在那一瞬间,羽间在水面掠起一串珍珠,噢,小鹰飞起来了。这时,它才发现阳光如此灿烂,它才明白没有刚才生与死的痛苦考验,没有他一出生就被推下悬崖的挫折,就不会有如今搏击长空的快感。

在一个森林里,有一棵老树,老树上的树梢上挂着一个蛹,风儿吹过,那个蛹随着风儿轻轻摇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天清晨,这个蛹终于要开始了它那危险而奇妙的破蛹。慢慢地,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过了好久,这个蝴蝶好象累了。没有力气再挣扎了,风儿吹过,似乎在为它惋惜。这时,这只蝴蝶用尽全身的力气,只听啪的一声,它出来了,它抖动着自己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翅膀上美丽的花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只有体验过痛苦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

挫折磨砺人生。人生的坚韧,勇敢,顽强,能力,才华以及一切伟大品格都是在体验挫折中磨砺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是天才灵感的来源,人的创造冲动唯有在挫折的刺激下才能汹涌的奔突。真正的挫折可以使人冷静,使人深邃,使人清朗。有了挫折的经历,人生才会变得更有深度。有人曾说过:

贝多芬倘若不是双耳失聪和贫痛交加,我们也许听不到他雄浑有力的<<命运交响曲>>;海伦。凯勒倘若不是盲人,没有经历黑暗的折磨,她的作品也就不会有着充满爱心的感染力。挫折是阶梯,一步一步的踏过去,便能把人推向辉煌,美丽与灿烂!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的泪,继续前进吧!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10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构思:

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语气轻重缓急。)

2、结合划分节奏,听朗读录音。

3、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4、整体感知,思考:本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品味鉴赏上阕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3、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

4、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

5、最后一句叩问大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补充时代背景)

品味鉴赏下阕

1、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曾”和“忆”两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下阕主要追忆“同学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学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发挥想象,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11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xx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附2:板书设计:

附3:参考资料

周汝昌  《词的欣赏》       曹雄飞  《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 12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背景:

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 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作者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作者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 抄录一首作者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作者的另一首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理解《沁园春 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

教学课后记: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基本明确了诗歌中运用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必要性及运用修辞的好处。

本文标题:《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实用优秀12篇》
本文地址:http://www.chongwum.com/jiaoyi/112661.html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实用优秀12篇》图文推荐
上一篇:《《猴王出世》1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实用优秀12篇》”相关阅读
  • 《窗帘合同【最新13篇】》
  • 《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实用优秀12篇》
  • 《生活各个方面的自我鉴定范文材料最新2篇》
  • 《《猴王出世》12篇》
  • 《工程材料采购合同范本(实用31篇)》
  • 《学生自我评价简短30字(通用18篇)》
  •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3篇》
  • 《股份制公司合作合同汇编6篇》
  • 《高中生自我评价(优秀24篇)》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教案设计(优秀26篇)》
  • 《聘用劳动合同书新整理版(推荐29篇)》
  • 《经典自我评价范文【21篇】》
最新文章
  • 1《沁园春雪教案二课时(实用优秀12篇》
  • 2《《猴王出世》12篇》
  • 3《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3篇》
  • 4《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教案设计(优秀26篇)》
  • 5《《换牙了》幼儿园大班教案【优秀26篇】》
  • 6《中班音乐春天教案(优秀5篇)》
  • 7《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优秀8篇】》
  • 8《幼儿园大班数学《连一连》教案优秀7篇》
  • 9《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优秀10篇】》
  • 10《《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21篇)》
  • 11《电功率教案【优秀10篇】》
  • 12《小学生评语优秀28篇》
热门推荐
  • 1济南宠物市场在哪里?济南市天桥区凤凰山花鸟宠物市场
  • 2关于一个女孩去宠物市场买宠物的故事:猫和狗都喜欢
  • 3宠物店购买柴犬靠谱吗?
  • 4独居想养安静的宠物,有没有推荐的?
  • 5宠物用品入驻抖音需要什么资料?抖音宠物用品入驻需要哪些条件?
  • 6我是如何做到宠物用品库存尾货的天花板的
  • 7青岛即墨哪里有宠物市场?宠物交易市场大全地址
  • 8你会因为生活困难抛弃宠物吗?会不会把宠物送人或者卖掉
  • 9在宠物店买猫靠谱吗?需要注意什么一般多少钱
  • 10宠物狗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进化是这样的
  • 11辽宁瀛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国照代理过多起和宠物粮安全有关的案件。在他看来,宠物粮市场乱象背后,主要是宠物粮领域法律依据不足、执法不严,宠物粮市场无序发展所致。
  • 12想养猫是在网上买还是去实体店宠物店买?
猜你喜欢
  • 1祝高考顺利的说说
  • 2心累唯美心语
  • 3《高三学生评语优秀21篇》
  • 4最新情侣唯美心语
  • 5奋斗个性警句
  • 6《幼儿园中班律动教案优秀2篇》
  • 7《大班教案优秀12篇》
  • 8《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优秀12篇】》
  • 9《二年级语文教案《黄山奇石》【优秀4篇】》
  • 10八年级下学期班主任评语
  • 11《《矩形的性质》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 12《2023幼儿中班游戏教案【优秀16篇】》

Copyright©2023宠物网www.chongwum.com/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000893-7 网站地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5358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