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罗琳:成长之旅,生命的最美奖赏
文/薛峰
J·K·罗琳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飞机制造厂管理人员,而母亲则在一家实验室工作。作为一个平凡而羞涩的孩子,她戴着眼镜,爱好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就喜欢写作和讲故事,即便6岁时她就已经写了一篇关于兔子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那个时候她的创作梦想第一次浮现出来——成为一名大作家。
随后,她在大学主修法语,并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完成学业后,她怀揣美丽梦想前往葡萄牙发展,但不幸地,这段婚姻很快结束了。当她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回到英国,无奈之下只能靠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那段日子里,她疯狂地写作,将自己的遭遇、人间百态以及所有所见所想都化为了文字。她希望通过发表文章改善生活,就像那些成功作家的样子,只需轻轻一挥笔,大笔稿费就会送到门口。但现实往往残酷无情,一年内仅发表7篇文章,其中三篇甚至没有稿费,只能拿到几本刊物。
当时的人们不知道她的郁闷,也不知道她的颓废。她觉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生活实在太窘迫,每当那些斑斓芬芳的青春梦回忆起时,她都会哭得伤心欲绝。
24岁那年,在一次旅行中,当火车停靠于一个小站时,一位瘦弱戴眼镜的小巫师微笑着对她微笑,那笑容让她感觉既熟悉又神秘。这次旅行改变了她的命运,因为此刻,在火车窗外看到了这个笑脸,J·K·罗琳决定用这个形象创作一部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接下来的一切都是根据那个小巫师形象展开。她开始动笔,用捡来的纸张记录每一个细节。那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他瘦小、头发蓬乱、绿色眼睛闪烁,同时有一道闪电状伤疤前额上。这部作品虽然辛苦,但她坚持到底,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经历了困难与磨难也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吃饭。
小说出版后,没有出版社愿意接受,最终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出版社冒险出版;美国的一个不入流制片人把这部小说搬上了荧幕。谁曾料想到,这部书将迅速占据世界畅销书榜首位置,小出版社因此声誉大震,而那个制片人也跻身顶级行列。
J·K·罗琳凭借《哈利波特》系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每部都引起轰动,被翻译成63种语言,在全球发行量超过4亿,使其成为出版史上的传奇。而在成功面前,她没有忘记过去经历过的苦难,因此热衷于慈善活动,为单亲家庭委员会担任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此外,还为戏剧救济基金会和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款25万英镑,以纪念她的母亲。
如今,尽管时间给予了J·K·罗琳沧桑,但透过岁月清晰刻痕,你可以发现她的目光依旧清澈,其纯真笑容仍然散发出天真的光芒。她说:“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它值得我们去尝试。”正是在经历挫折与打击之后,我们才能更加体会到生命真正意义,让心灵开出芬芳花朵!曾有黯淡,却依然闪耀;曾有杂乱,却勇敢奔跑,这就是人生最好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