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罗琳:成长的魔法大师
文/薛峰
J·K·罗琳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父亲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在一家实验室做技术员。小时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镜,爱好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就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小说。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那时她梦想将来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长大后,她喜欢上了英国文学,在大学主修法语。毕业后,她怀着美丽的梦幻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但不久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回到了英国。在爱丁堡的一间寒冷无比的小公寓里,她找不到工作,只能靠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有一段时间,她疯狂地写作,用她的遭遇、人间百态、自己的所见所想充实了作品。她希望多发表文章,以此改善生活,就像那些成功作家的样子。但现实很残酷,一年间她仅发表了7篇文章,其中三篇没有稿费,只给几本刊物。
24岁那年,当她从曼彻斯特到伦敦旅游时,在火车上的一个小站上看到了一个瘦弱、戴眼镜的小巫师,那个微笑让她心动。她决定以这个小巫师创作一部作品,这部作品融入了自己的多彩梦幻,将虚构与现实结合,让读者体验另一个世界。
接下来,她开始动笔。在咖啡馆里,因为没钱买纸张,她只能用捡来的小纸片写下故事。主人公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他有黑色乱蓬蓬头发、明亮绿色眼睛,以及圆形眼镜和闪电状伤疤。这部小说完成后,它被几个出版社拒绝,但最终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出版社冒险出版,并且意外地风靡全球。
《哈利·波特》系列共七部,每一本都引起轰动,被翻译成63种语言,在全球发行量超过4亿,是出版史上的传奇。而在成功面前,J·K·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人生苦难,更投身于慈善事业中,为单亲家庭委员会、大剧院救济基金会等组织捐款支持。
如今,看似沧桑但仍清澈目光与纯真笑容透露出的天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成长宝贵经验,也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另一种美的人生旅程中的英雄。不论是痛苦还是磨难,它们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课,而这正是生命最大的犒赏——成长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