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习俗作文 1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有打糍粑、吃月饼、赏月……,其中主要是打糍粑。
爷爷便给我讲起了打糍粑的方法:首先把纯糯米用水泡几个小时,然后把泡好的糯米放入电饭煲里蒸熟,取出蒸好的糯米饭放入铁盆或石槽里用木棒用力打,直到打成粘稠状看不到米粒为止,最后捞出来放到熟黄豆粉中,捏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每逢中秋节的时候爷爷都会亲手为我做一个圆圆的,香喷喷的糍粑,我看着口水都流了出来。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2
威海人过中秋最讲究两个字团聚,无论平时怎样的忙小辈们都会到长辈家里团聚。一家人凑在一起你说说公司的发展,我说说将来的构想,这就是中秋节就是团聚。通常在晚餐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品尝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习俗作文 3
今天是中秋节。吃过晚饭后,我和家人一起到顶楼去赏月。
夜幕降临,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我和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聊着家常,感觉美妙极了。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月下独酌>>,随口大声吟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话音刚落,掌声四起。
爷爷告诉我,中秋节是在唐代定的节日。中秋之夜,一起聊天叙旧,不亦乐乎。
十五的圆月,像一只月饼,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天空上。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4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5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蛾奔月,嫦娥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许多说法。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在阳台上,吹着凉爽的秋风,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我问妈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呀?”妈妈就给我讲了观于中秋节的习俗。
每年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的中秋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秀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8月15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更圆满,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又叫团圆节。
在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师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孟良录》中,那是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关于中秋节节日习俗作文 6
中秋燃灯习俗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中秋这天,民间会有燃灯助月色的习俗。在湖广一带,中秋夜,把做好的灯点上蜡烛,系在竹竿上,高高的树在屋檐或露台上,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而在江南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将做好的船灯放于水中,流向远方,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7
中秋节那天,爸爸带我去福建过。在路上妈妈给我买了洋葱圈、薯片、面包……这就都是我喜欢吃的。
慢慢地,我睡觉了,醒来的时候爸爸跟我说:“要到福建了,不要睡了。”没过多久真的到了。
到家了,我看到了福建奶奶、福建爷爷、叔叔、婶婶,还有小弟弟。我们一家团圆了。
过了两天,我们要走了。走前我看到了金灿灿的稻谷,好像为我们铺上了金色的地毯,我喜欢这里。
我们坐上了车,奶奶哭了,我的鼻子也酸酸的。我们依依不舍地回方山了。
中秋习俗作文 8
经历了纯净的冬季,明亮的春季,火热的夏季之后,我的脚步又踏入了秋的领域。清晨,秋的使者就静静的降临到人间,在乳白色浓雾的包围下,挥洒起手中的彩笔……当旭日东升,云轻雾散之晨,朝阳惊奇的发现,天地间赫然是一片辉煌的金黄!习习的秋风过后,我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转眼一看,在满目堆青叠翠之中,点缀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花,它们是那么的大方而又素雅。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在空中集合,仿佛是有庄重的仪式要举行,它们大声呼喊,把那柔情似水的月亮姐姐从深灰色的云彩中叫了出来。月亮姐姐揉了揉睡眼蒙松的双眼,便睁开眼睛跟我们打招呼。俗话说‘十五大月亮十六圆,’但是在我的眼中,今天的月亮格外圆。祈祷姥姥拿着一些点燃的香,神神叨叨的说了一会儿,就把香插在一个像碗一样的东西中。
一会儿,屋中就满了烟,我在里面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我仿佛看到了嫦娥为了躲避他人的追捕,吃了后弈给她的长生不老药丸,就升到了月亮上,每到中秋节得时后,自己一人躲在月亮上哭。吃团圆饭吃团圆饭,这无非是中秋节的一件大事。小孩们在屋里看电视。玩游戏。则大人们那可就辛苦了:包饺子。炒菜······有时候我们还去捣乱,抓一把面来当天女散花来玩,还有时候那一片饺子皮,把里面放些馅子,包成一头大蒜的样子,还有时候包成大饼。真可算是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赏月这可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环节,虽说是赏月,但是与谈心差不多,在明亮的月光下,小孩们在谈的无非就是新学校。新老师。新趣事,还有在新的环境中发生的奇怪的事情。大人们在谈家中的琐事,小时候发生的趣事,我们高兴的不的了。还有些城里来的亲戚,他们总是在玩手机。在这么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大家的心情又会坏到哪里去呢?所以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圆。
中秋习俗作文 9
中秋节在从前是个几乎与春节相当的大节,合家团圆,气氛非常热闹,
身处现代化的城市,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场景,中秋节“异化”到了只剩月饼,没有喜庆,甚是可惜。何不尝试过一个采纳传统习俗的现代版中秋节呢?
大都市里现在最不缺的是高楼。住在高层阳光喔的自然可邀约亲友对月玩赏,关了灯,让看得见月亮的房间撒满清辉。或者可去酒楼赏月。金茂大厦87层是上海离月亮最近的餐厅,差点就可以与月亮碰杯,而在和平饭店顶层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饮,浪漫非凡。
我的家乡中秋习俗优秀作文500字 10
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样的圆。人们总是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圆。星星也是那样的多,那无数的星星围绕着圆月。有些星星喜欢独处,但是当它们看见那圆圆的月亮时,也想往那边靠拢,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这一天,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与月亮团圆。
许多人由于工作忙无法与家人团圆。当他们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时,可能会想起李白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思乡、思亲,对月亮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是因为月亮里同样塞满了对亲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样的圆。月饼也象征着团圆。每当人们吃月饼时,不仅只是在品尝月饼那香甜的味道,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更享受到亲人给的爱是那样的温暖。
小时侯,妈妈总给我讲嫦娥的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总向往着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如果回到过去,就会教育那时的自己“去天上并不那么容易,天上也根本没什么嫦娥,月球上没有水,温差很大,根本无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儿时的自己也是挺可爱的。我还是给自己留住那想象的空间吧!
在这圆月之夜,我们送给每一个人爱的祝福。正是这爱让月亮变得更圆、人变得更亲
中秋习俗作文 11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许多人都与家人在一起团聚赏月,其乐融融。如今,情同手足的冬泳人亲如一家,在八月十五的明月夜,近百位冬泳人在会长杨树的组织下,聚集在冬泳之家,欢度中秋佳节,这是冬泳史上的第一次。
我在家里吃过团圆饭后,送走女儿、女婿和外孙子,按惯例穿着背心、短裤和拖鞋来到东湖游泳并参加了冬泳人的中秋联欢会,还尽兴与泳友一起跳舞,真是别开生面,令人喜出望外。
冬泳人的中秋晚会有三大亮点:
1、在冬泳之家联欢,有数位泳友可以游泳后聚餐,别有一番滋味;
2、明月下,自带食品饮料,吃百家宴,载歌载舞,还有会长杨树的乐器伴奏,更加情趣盎然;
3、水中和岸上对歌,可谓形式独特,让人耳目一新。
中秋习俗作文 12
中秋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每年中秋,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喝桂花酒,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今年的中秋节巧的是我们一家,姨姨一家,大舅,老舅一家,全都到姥姥家去过中秋节,姥姥一大早就起床,为我们准备张罗了一大天的饭菜等着大家。更巧的是哥哥前几天生日,因在校没能过生日,所以大舅为弥补准备了一个大大的蛋糕,我们则为大家带了一个大大的月饼。
我们吃完了丰盛的晚饭。开始了生日party。闪耀的烛光下,大家唱着熟悉生日歌,然后让哥哥许了一个愿,便开始了大吃特吃。过程中我还把奶油故意我到抹姐姐的脸上,大家都笑了。姐姐也不甘示弱,直接把整块的奶油蛋糕扑在了我的脸上,我的脸瞬间花了。随着表弟表妹参与了这场“战斗”,大家的笑声似乎惊天动地。我们吃吃,笑笑,把自己蛋糕上的奶油抹在对方的脸上。不一会儿大家的脸全成了小花猫。
我们将脸上的奶油洗干净,出门到小院里。每人拿一把小板凳,放在准备好的大圆桌子旁边。桌子上摆上各种各样的的月饼,有圆形的月饼,有正方形的月饼,还有我们带的那个大月饼被切成了好几块儿三角形的月饼,大家在院子里吃月饼赏明月,讲笑话,听姥爷他们说那时候的传说故事。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我们今年过的中秋节,真的让人难忘。看着大家欢快的笑容,姥姥,姥爷幸福的样子,我想我们应该多多团圆让老人不再孤单。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13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中秋月圆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孟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这些就是中秋节的习俗了。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14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廋词”和“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到了魏代,则称为“谜语”。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 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就是这样而来的。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关于中秋节节日习俗作文 15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过中秋,在我国是一项十分古老的习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我们早早地吃了团圆晚饭,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中秋晚会,我们一边看晚会,一边吃月饼。就在吃月饼的时候,我问爸爸:“爸爸,中秋是怎么来的?”爸爸得意地说:“你说呢?呵呵!”我心想:卖什么关子?以为我不知道,哼,让他吃惊一下!我说:“哈哈,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浠,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才定为节日。爸爸,你说是吧?”爸爸惊讶地说:“这你也知道?”我得意地说:“你不要瞧不起人呀!”妈妈说:“就是啊,你不要小看儿子哟!”说完我们哈哈大笑起来!我接着说:“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圆,我们去赏月吧?”大家同意了,于是便一起走出了家门。
我走在路上,抬头看天空,天还是那片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今晚的月亮比以往更圆润、更皎洁了。仰望着那美丽的月亮,好像嫦娥姐姐和玉兔弟弟正在向我招手,想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在月亮上遨游……不知不觉的我们就来到了嘉陵广场,广场上的人真多啊!人们或休闲,或娱乐,或跳舞,或聊天,或赏月,一家家,其乐融融,到处是一片温馨、国泰民安的景象!
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我的思绪早已飞到了遥远的边关——新疆和田,因为它是我的第二故乡(爸爸以前在这儿当兵),那里有我最要好的小朋友,还有我最敬佩的解放军叔叔,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一人辛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如果没有他们无私奉献,哪有祖国现在的和平安宁,哪有人民的幸福安康!请月亮带去我对他们无尽的思念,并捎去最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祝大家节日快乐,愿天下永享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