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 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我心里暗想。
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
“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声。
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 九岁。
“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
“他是我爸爸。”
“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你爸爸的老同学。”
“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
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
“你们的爸爸和妈妈在家吗?”
“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
“我们在玩‘ 爸爸和妈妈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玛穆卡对我说。
“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我一边点着烟,一边坐在沙发上。
“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我寻思着,“ 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
孩子们尖利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
“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腔调。
“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
“你的嘴可真厉害!骂起人来活像个卖货的娘儿们”
“你怕什么!在饭馆一坐,就能吃个酒醉饭饱……可我怎么办?”
我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
“你管不着!”
“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出去鬼混!”
“你疯啦?”
“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
“没那么简单!”
“把儿子给我留下!”
“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
“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
“好哇,你敢打人?!”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 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
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哟!”
“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道,“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 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
“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卡冲我说。
“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
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离开了这个家。
“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在我面前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
1、小说的开篇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小说以“预演”为题有什么深意?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3、 有人说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含而不露的艺术技法,以巧妙的叙述和精巧的结构来记述事件,平添了许多神采,亦增无限雅趣。请就小说中使用的“含而不露”的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追叙,通过追忆往事,表现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交代了“我”登门拜访老同学的原因。
2、“预演”是对父母的模仿,包括内容、腔调,可谓惟妙惟肖;“预演”既是孩子的父母往日生活的再现,又是孩子未来命运的暗示。
3、作者描写了老同学一对儿女的一场游戏,老同学没有正面出场,可作者在叙述老同学的儿女卑俗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爸爸和妈妈”的游戏中,不露声色地展现了老同学的形象;作者几乎未加一句评价议论,却让读者在啼笑皆非而酸楚中鄙夷老同学的作风;轻轻几笔形象叙述,便把个人修养问题提升到了关心下一代成长的高度,全文看似均是描述,却让人感到雄辩的力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小说的开篇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然后找到开篇的内容,把握如下问题: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与下文的关系是什么。小说开头说“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从第二段第一句话可知,这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作者从十五年前的事情入手来写,这属于追叙往事;作者写了二人是老同学、是同桌,一起坐在最后一排课桌,一起冲老师的后背做鬼脸,一起参加期末的补考,表现二人的调皮,而且可以看出二人关系的亲厚,这也是“我”登门拜访老同学的原因,为下文写老同学如今的生活做了铺垫。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预演’为题有什么深意?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然后分析标题的命名方式以及标题的字典意思,再到文中找到与标题对应的内容,最后分析标题的深意。“预演”意思是“在正式演出前试演”,这是以事件来命名,从文中来看,“预演”中参加演出的两个孩子,演出的既是他们父母的现实生活,也是这两个孩子的未来命运;老同学的两个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再现了父母的日常,他们模仿父母说话的腔调,模仿父母所做的事情,既再现了孩子父母的往日生活,又暗示了这两个孩子未来的命运。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说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含而不露的艺术技法,以巧妙的叙述和精巧的结构来记述事件,平添了许多神采,亦增无限雅趣。请就小说中使用的‘含而不露’的手法谈谈你的理解”,然后理解“含而不露”的意思,再结合文本从叙述的方式和精巧的结构来分析。所谓“含而不露”是把自己的本来意思隐藏起来让别人去寻思,考生要思考如下问题:文章写的是什么,而真正要表达的什么,文中出场的人物是谁,真正要写的人又是谁。
从文中来看,小说通过一对儿女的游戏巧妙展开情节,表面是写孩子的游戏,其实展现的是成人的生活,表面塑造了两个孩童的形象,实际上要展现的是老同学这个没有出场的人物形象,既侧面表现出“老同学”的生活境况,又使“老同学”的形象更生动传神——不注重个人修养、生活散漫没有责任心;对老同学这个人,“我”几乎没有一句评价性的话,但让读者在孩子的表演中看出“我”的态度;文中看似写的是孩子的游戏,写的是老同学的日常生活,但实际上把小说的主旨提升到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上,警示人们注重自身言行;文中全是叙述,但其中有让人无法反驳的雄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