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仅是诗人的典范,李白、杜甫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也留下了许多关于朋友相聚离散的美好文字。这让我们感觉到,古代的人们对友情的重视远远超过了现代人。他们那种真挚的情感和对朋友深切牵挂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与我们的差异。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探讨了这两位诗人的友谊问题,他认为李白对杜甫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并且有可能写下许多失传的诗篇。
从杜甫留下的诗歌来看,他对李白怀念之情达到了无法磨灭的地步,即便是在短暂共游山东之后,他们只见面三次,但杜甫却一直想着这个朋友。当得知李白遇难或疯狂时,杜甫都会立即以诗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思念之情,在当今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做到。
古代人们对于爱情和友谊记忆能力强大,他们能够深入咀嚼这种情感,而现代人似乎已然丧失了一部分这一能力。这种变化,或许反映了人类生命演化的一个趋势:生活节奏加快、冷漠增加,对于亲密关系淡薄。但这并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可能带来的损失。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使用各种工具和媒体来接触他人,却未必能真正培养出彼此之间的情谊。
20世纪八十年代,那些文学交流会上的热烈讨论和依依不舍的情景,现在看起来简直像是另一个时代。而现在,我们利用电邮、手机视频等工具,与朋友保持联系,但这些都没能阻止我们变得更加忙碌而冷漠。不再像过去那样关心别人的离开,不再珍惜那份简单而温暖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改变背后,是我们价值观念的一次巨大转变,从追求时间效率到忽略了时间本身,以及忽视了那些无价宝贵的人际关系。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快地生活?是否真的要将时间当作金钱交易?这样的病症需要我们去思考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