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个词汇的复杂性。《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朋友的定义多样化,一是指了解有交情的人,二是恋爱对象,三则是一种尊重客气的称呼。显然,这个概念含义广泛,不仅限于交情深厚者。我们通常所说的朋友不分性别,是基于相互了解和交情,而非恋爱关系。第三种理解在当下日益流行。
有人主张家中依靠父母外出依靠朋友,这意味着积极扩大社交圈子。但笔者认为,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同样能成就你的人,也可能败坏你。这引发了关于为何要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问题。在过去,这种豪言壮语常见,但现今要求牺牲一切为了友情已不那么普遍,更难以实现。此外,即便是亲密无间的友谊也需要理解与宽容,而不是一味期望他人盲目跟随。
看似简单的“朋友”一词,其实蕴含深刻复杂之意。如果一个人没有伴侣,那真是枉生;但即使有,也未必幸福,因为不同的友谊带来不同的心境。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存在好友、良友和损友、恶友,每个人都应慎重对待这层关系。不宜轻易结识或过度追求“朋友”,因为人生的道路最终还是自己走出来。在赌上自己的未来于他人的能力上,我们往往表现得太幼稚且不负责任。
因此,对于这个名为“朋友”的概念,我们需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