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为身之主宰,意为心之所发,知为意之本体,物则在意所在。
2、忘天功的过错最大,掩人善行的罪责最重,无恶不深于自下求能,无辱不加于忘己耻辱。四者俱备,则祸乱全生。
3、惧畏镜中未照,不畏事物难以照见。讲究变迁,便是照应时势,但学者必须先有明确的工夫。学者唯恐此心未能明澈,不恐事变无法尽力。
4、寻求至善于万事万物,却是义外也。至善乃心之本体,只是在“明明德”到达至精至一处便是,但亦未尝离弃了事物。
5、“尽心知性知天”即“生知安行”,“存心养性顺天”即“学知利行”,“夭寿不贰修身待命”即“困知勉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出吾心内。
6、夫千秋大计皆藏微尘之间。
(其他段落略去部分内容,请查看完整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