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故事:反复探索辞职与跳槽的智慧,蓄谋已久的转变,水到渠成的选择。文/朵娘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应该辞职,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朋友建议我先找到新工作,然后再辞去旧职,但这种方法虽然有保障,但执行起来很困难。首先,我手头上有太多工作要处理,其次,要假装请假去面试,这种谎言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然而,我是个不愿意迷茫、困惑和心神不宁的人,每当面对这样的选择时,我都希望能有一台时光机,让我看看未来一切将如何发展。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无法拥有时间机器。
人生充满了偶然和未知,我们只能像王小波所说的那样,“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所以,最好还是静下心来仔细分析。
以下是一些分析维度:
一次辞职并不等于终身决定。我发现自己每次在选择之前犹豫不决,是因为害怕一次错误的决定会影响一生的前程。而实际上,那只是生活中普通的一次选择,并不是什么都必须终身的事。当然,这不是说可以随便辞职,而是在理性分析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感性而为,不必过分纠结于每个细节。
人品并非等同于职业品德。很多人通过试错法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像许多企业通过快速迭代测试市场需求一样。如果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试错,那就更无可厚非了,比如刚毕业的小伙伴们,他们通常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工作,因此不断尝试不同的岗位寻找合适之处。
成功并不意味着不能辞职。在我的许多时候里,我曾经想,如果当初没有辞职,而是留在第一家公司,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事实证明,即使收入可能比那些长期稳定的同事高,但是个人成长和生活质量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水平。我学会了接受自己的决定,并且认识到,有时候违背内心只为了迎合外界期待是不正确的做法。
找好下家并不是不道德行为。我曾经认为利用工作时间或请假去准备离job transition是一个“背叛”的行为。但现在看来,对企业来说,如果一个员工已经离开的心思明显,但仍然犹豫不决,对企业来说让他抽空出去看看其它机会也是双赢的情况,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员工调整心理失衡,同时也避免了裸辞带来的风险。这是我目前的一个观点,也许还需要更多时间验证。不过,无论如何,都应保持尊重和专业,不因私情而影响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