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
边塞的古诗 1
1、初唐诗风
杀敌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格调高亢。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骆宾王)
2、盛唐诗风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3、中晚唐诗风
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4、宋代诗风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争斗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
更多一些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中秋 2
明镜倩谁双手赠,空知望处有琼楼。
九霄澄静十分月,万里凄清一半秋。
酒醉书前堪入梦,诗来眼底独成愁。
衣单风冷将何去,送我广寒宫里游。
【中秋怀人 3
向隅孤独酒,望处寂寥烟。
玉镜重开夜,相思又隔年。
千声秋细细,万影月娟娟。
零落故人久,梦来何处边?
边塞的古诗 4
一、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凉州词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三、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
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
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
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
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
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
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
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
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
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
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
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
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四、相和歌辞·子夜春歌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五、子夜春歌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六、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未极人心畅,如何帝道明。仍嫌酺宴促,复宠乐游行。
陆海披珍藏,天河直斗城。四关青霭合,数处白云生。
饪餗调元气,歌钟溢雅声。空惭尧舜日,至德杳难名。
【中秋对月用前韵 5
婵娟今夜出楼迟,万里清光细护持。
但洒相思与天地,不教我我独相思。
【十五夜望月 6
疏帘不碍举头望,云薄风清永夜幽。
天上何年初有月,人间几日始生愁。
月因十五疑鸾镜,岁已廿三悲寡俦。
蓬矢桑弧皆梦事,一生�
边塞的古诗 7
1、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马戴《出塞词》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3、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祖咏《望蓟门》
4、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李白《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6、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李白《塞上曲》
7、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卢思道《从军行》
8、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9、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0、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李益《塞下曲·其一》
11、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2、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王维《陇头吟》
13、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14、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1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16、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17、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18、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高适《营州歌》
19、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凉州词二首》
20、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韦元甫《木兰歌》
2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22、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23、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24、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25、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张敬忠《边词》
26、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王褒《渡河北》
27、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28、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王镃《塞上曲》
29、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0、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31、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32、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33、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边塞的古诗 8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出塞》
隋薛道衡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转蓬随马足。
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干。
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伏堤时卧鼓。
疑兵乍解鞍。柳城擒冒顿。
长坂纳呼韩。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
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下曲(二首)》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横吹曲辞·出塞》
唐·张籍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塞上曲》
唐·裴说
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
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
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四首》
唐·裴说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月》原文 9
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
皎洁临疏牖,玲珑鉴薄帷。愿言从爱客,清夜幸同嬉。
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10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故人何惜乎故乡。”
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描绘了人生短暂的悲凉,以及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词中抒发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句,也表达了人们在中秋赏月时的愁思和寄托。
2. 《广陵散·别后不知君远近》——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与上面那首苏轼的作品基本同出一辙,但它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孤独和无奈。词中“别后不知君远近”的哀思,以及“把酒问青天”的颓废气息,既反映了作者的心境,也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3.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短诗,简单而又朴素,充满了对故土、故人的怀念之情。诗中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个熟悉的场景:夜晚独自一人,注视着窗外的明月,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思念远方的亲人。
4. 《中秋月》——王安石。
“家家色贡酒,处处闻笙歌。夜夜明月带秋千,人人伴我同归乡。”
这首诗歌抒发的是人们在中秋佳节时的喜悦和团聚之情。王安石将中秋节的热烈气氛和欢庆场面形象地描绘出来,让读者在诗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5. 《山中夜景》——杜甫。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杜甫的这首诗以明月为主题,将它和天山、云海、长风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大自然的壮阔和深邃。诗中所表达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感慨,也让人不由地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虚无。
中秋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古代文人们用诗意和笔墨,为我们留下了一朵朵绚烂的诗篇,让我们在赏月、品茗之余,也感受到了诗情画意的美好。
边塞的古诗 11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3、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9、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王贺《南国》
1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2、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13、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14、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七》
15、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16、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唐·马戴《出塞》
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21、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2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3、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26、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27、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8、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赛》
30、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2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月》赏析 13
这样的诗,一味推砌典故,虽是闲情逸致的题目,却是应制诗的口吻。对此,前人就有评论:“诗多咏物之作,凡天文地理,禽鱼花草及文具什物,无不入诗,惜少情趣”。说得倒是十分中肯。
然而,李峤毕竟还是有几分才气的,他的诗也有不俗之作。本篇选的这首小诗就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中秋的明月高挂天空,有人可能就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人不像我们,想念友人情人时,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可以互通情谊。而古人分离之后,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日,本当团圆欢聚,但远隔山水的人们却只能对月遥思,来换得一点心理上的安慰。然而,较之别人,李峤却更多了一层忧虑,圆月跃上寒空,都说此时此刻四海相同,但千里之外却难免会有风有雨,从而连月亮也看不到,连这千里共明月的愿望也将无法实现。而且,这“雨兼风”也隐喻着现实中的波折风雨,从这寥寥二十字中,不难读出李峤焦首煎心的挂念,以及对世事难料、祸福难言的忧虑,实在是首意味深长的好诗。
【中秋 14
美景良晨得,此宵魂魄迷。
清光千水照,乌鹊一枝栖。
有菊知秋好,无云觉月低。
蟾宫听桂子,梦近故园西。
边塞的古诗 15
《代出自蓟北门行》
作者: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碛中作》
作者: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前出塞》
作者: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塞下曲》
作者: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蓟中作》
作者:高適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营州歌》
作者:高適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渡河北》
作者: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军城早秋》
作者: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出塞》
作者:薛道衡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转蓬随马足。
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干,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柳城擒冒顿。
长坂纳呼韩,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杨广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登单于台》
作者: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幽州夜饮》
作者: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望蓟门》
作者: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悲愤诗》
作者:蔡琰
【其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徵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年,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其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中秋望月 16
三五九霄静,长空一镜磨。
千秋今日好,万里客愁多。
灯耀寒虫聚,夜晴征雁过。
谁家笛声起,吹冷桂婆娑。
【中秋对月 17
窗前执笔意迟迟,愁向冰轮不自持。
一夜诗成无别句,乡思写罢写相思。
《中秋月》 18
作者:裴说
一岁几盈亏,当轩重此期。
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
色静云归早,光寒鹤睡迟。
相看吟未足,皎皎下疏篱。
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19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13、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14、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1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1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7、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1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1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3、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4、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5、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26、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3、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8、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40、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41、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4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44、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5、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4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8、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4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5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20
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6、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8、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9、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10、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1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4、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17、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18、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19、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20、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21、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22、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2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5、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7、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28、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9、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3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4、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35、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3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8、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39、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40、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41、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2、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3、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4、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45、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6、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7、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8、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9、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50、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1、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2、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53、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4、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55、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6、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57、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58、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9、对风鹊残枝,露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60、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中秋 21
风落梧桐叶叶愁,凄然灯火映帘钩。
三杯酒可通大道,一醉何妨梦也秋。
【中秋 22
嫦娥送我相思月,我取相思作苦吟。
一片清光千古影,天涯何处供登临?
《月》的作者简介 23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中秋 24
渐觉楼台霜露侵,也知圆缺不由心。
一秋阴魄落千水,尽夕清辉披万岑。
月到人间知句瘦,夜过雁影转思深。
何须强说天凉好,有酒无朋且独斟。
尾犯·甲辰中秋 25
宋代:吴文英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