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个人成长与商业挑战的故事,文/唐亮。关于京东和刘强东,先讲一件陈年往事。2009年,老虎基金给刚刚走出融资危机的京东报出2~2.5亿美元的估值,双方口头应允,但最终没有签订合同。
不久,一位投资人冒雪赶到刘强东的老家江苏宿迁,报价3亿美元。面对这份“雪中送炭”的好意和高额报价,刘强东坚定地拒绝了:“要守信用,以后怎么带领公司?”这种做法让老虎基金深感感动,同时也认识到其在商业世界中的坚定立场。
中国零售行业尤其是电商领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传统线下渠道竞争激烈、线上竞争加剧、投资人的利益纠葛不断、供应商忠诚度难以保证、用户需求复杂……因此,只有那些精通人情世故的人才能左右逢源,是电商界的高手。但从老虎基金投资事件看来,京东似乎更倾向于保持自己的纯粹性,不追求阴谋多于阳谋,而是致力于正道成功。
京东运营模式重视自采销售和自建物流,这种模式虽然成本较高,但确保了货源质量和服务体验。在2014年的美国纳斯达克IPO中,为早期投资者今日资本带来了150倍回报;2016年实现年度盈利,其市值接近600亿美元,与BAT以外的“第四极”并称;2017年的6·18购物节,在遭遇外资做空及国内友商围攻的情况下,却依然逆势上涨,并创造了1 199亿元交易额。
京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它始终坚持正确路线,即技术引领与正道成功相结合。这可能更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这一点,也许可以用一句谚语来形容——理直气壮得有一股邪性。
作为苦出身的人群中的代表之一,刘强東家里曾经是一家跑船的小店,他10岁时第一次见到了电灯泡,对此产生了一定的震撼。他凭借12,000元存款,在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了一间4平方米的小摊位,从打工赚钱开始他的IT器材小摊贩生涯。尽管环境混乱无序且充满欺诈,但他坚持提供正品产品并提供技术服务,最终赢得了客户信任和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初心未变,只是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现出来。在转型为电商平台时,他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即减少中间环节,让利用户。当面临非典疫情导致柜台生意完全枯竭时,他迅速转移到网上发帖卖货,并在CDbest论坛上的正品光盘销售获得认可,从而打开了新的业务机会。
尽管如此,当局势变化至今仍旧能看到 京 东 的 模 式 —— 自 采 销 售 是 控 制 货 源 质 量 的 一 个 手 段;自 建 物 流 是 降 低 破 绽 率 和 提 高 服 务 体 验 的 关 键策略。而这个全品类电 商 平 台 最 后 也 成 为 了 大 众 心 目 中 “ 挑 战 者” 与 “ 搅 局 者”。
通过不断地挑战传统规则与假设,如同鲶鱼般游弋在水域之中,不断寻找新路径、新机会,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心态——即使成本很高,也愿意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而付出更多。而这种精神,无疑成为的是当代企业家的重要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