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秋,我踏上了前往水乡周庄的旅程。在那里的每一家店铺都陈列着油光发亮、色泽诱人的“万三蹄”(红烧蹄髈),这些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已故的爷爷。爷爷是一位擅长烹饪的乡间厨子,他在周边几十里之内闻名遐迩,只要是家族聚会或其他喜事,邻里们总希望能请到他掌勺。
爷爷擅长制作各式各样的家常菜,大荤讲究浓油赤酱,口味重,是深受当地居民欢迎的一位厨师。他最擅长的手艺之一就是红烧蹄髈。这道菜对我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因为它不仅是我的童年记忆,也是我继承自父亲手艺的一部分。我从小就被熏陶在热气腾腾的家庭饭局中,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好奇的小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学会了和喜欢了烹饪,就像我爸爸一样。
小时候,我们家的餐桌上很少有荤菜,如果偶尔能有一两块豆腐或者一盘糖醋排骨,那我们都会兴奋得不得了。幸运的是,由于沾染到了爷爷那份厨艺,我经常能够品尝到那些美味无比的大荤佳肴。而且,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烹饪技巧,这一切都是受到了爷爷影响。
乡风淳朴,乡亲们热情好客,每次庆典和节日都需要准备丰盛的人数。这个过程中,最忙碌的地方当然是厨房:火焰映照着面庞汗流浃背;锅铲挥舞的声音不断;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充满了香味。虽然作为孩子我并不适合待在繁忙的地点,但看着父母忙碌于炖煮各种食物,一直觉得自己也应该参与进来帮助他们。
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一大盆红烧蹄髈。那时,在案板上剁切好的猪腿肉看起来就像是牡丹花开,散发出一种富贵与喜庆感。不论贫富,它都是必备的大餐之一。在那个时代,即便是最贫困的人家,也会为此特意购买新鲜猪肉,将它们仔细处理成大块,然后用黄油、冰糖、料酒等调料慢慢炖煮,让其变成软绵绵滑嫩嫩,不但香气四溢,而且营养价值高。
每当回忆起过去,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温暖而感恩。尽管岁月匆匆,我们仍旧坚持传承我们的文化和习俗,从而让这份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下去,而这份传统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情感财富。当我们坐在一起享用这些传统佳肴时,便仿佛回到了那个温馨而宁静的小镇,那种感觉真是难以忘怀!
因此,当看到那些漂亮闪烁、色泽鲜明的大型蹄髈时,不由得让我联想到那些往昔与祖辈共享快乐瞬间。那场景如同电影般清晰——案板上的蹄髈被切割成了精致的小片,被放入锅中的蔬菜和肉质交织融合,以至于熟透又不会失去原有的柔软度,使人欲罢不能地想要更多地品尝那种独特风味。而当我们围坐在桌旁,用筷子轻轻拣选其中的一块,又被称赞为“发财肉”,那才算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的幸福与满足。
然而,在这样一个充满爱意和敬仰的地方,还存在一些忧伤。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美食已经无法再见到曾经给予我们那么多快乐的老人们;另一方面,更是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事态变化使得这种古老而珍贵的手工艺开始淡出人们视野。但正如历史所证明,无论何种文化,都将通过不同的方式继续生存,并对未来的世代产生影响。我相信,有关如何保持这种文化遗产,以及如何确保它可以持续流传给下一代,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答案则隐藏在每一次举行这样的聚会以及分享这些故事中。此外,对于我个人来说,与身边亲近的人共同创造并分享美食,对于建立彼此之间的情谊,无疑是一种强大的纽带,同时也是表达爱意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里,没有什么比共享一次简单却又令人愉悦的心灵交流更加重要或直接地触及核心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