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宠物资讯
  • 宠物食品
  • 宠物用品
  • 宠物寄养
  • 宠物医院
  • 宠物托运
  • 宠物殡葬
首页 > 宠物交易>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优秀13篇】》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优秀13篇】》

时间:2025-11-05 22:27:46 济南宠物发布:济南宠物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1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0×3=

12×4=

200×3=

120×4=

2、观察提问: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3、师生总结归纳,导入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情景图,观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教育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情景图导出86页例7: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3、读题思考,指名列出算式。

4、问:怎样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余生齐练。

5、想一想:还有更简单的算法吗?

6、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试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7、观察课本86页竖式,比较这两道竖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8、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三、实践应用

1、完成86页“做一做”。

(1)指名板演,余生齐练。师巡视指导。

(2)组织集体讲解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老师总结。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归纳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卡片出示)

30×20   40×60   130×4   59×20

38×40   72×50   60×80   48×60

2、笔算。

3、引入课题:如果把“1470×6”换成“147×60”你会计算吗?揭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147×60

①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7×60,也可以讨论解决。

② 反馈,找原因。

2、试一试。

202×30   186×40   130×67

3、教学例4:

180×50

① 你会算吗?尝试完成。

②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4、试一试。

5、比较例3、例4有什么异同?

6、小结得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说出乘得的数的末尾有几个0?再列式计算。

240×29   280×34   78×50   119×50

120×80   250×40   260×30   190×50

2、根据15×5=7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50=      150×50=

1500×5=      150×5=

3、课本第21页练一练第5题,同桌按要求相互编题计算。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p10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以前已经有所涉及,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依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他们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试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展示不同的算法,让学生在评价和比较中明确如何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关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突破难点。

此前学生学习的竖式计算,一直都要求数位对齐,学生受这种“定位”的影响,在学习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时一般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课前先铺垫一些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片,口算各题。

30×50=20×25=62×30=200×40=

40×80=40×55=200×3=300×4=

2、用竖式计算。

148×13=326×43=

3、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由计算。

160×30=106×30=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先尝试能不能口算出结果,再尝试用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时你可以创新方法进行计算。

4、质疑区别:同学们都已经计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题与我们刚才复习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5、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样的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高,教师把例题当作复习题出示,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或创新方法进行计算,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运用了以前的方法,但是不要急也不要讲破,再次质疑,这两道题与以前的口算题及竖式计算题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自然引出课题,同时激发学生去探究简便算法的兴趣。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4

教学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素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题卡(指名学生口算,写出得数)这些题卡有什么特点?

30×2 50×6 200×3

300×2 40×6 80×3

2、280里面有( )个百和( )个十组成,也可以看成是( )个十。

3、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 )。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学校图书室买回了一些同学们喜欢看的图书,这节课我们要帮图书室的阿姨解决一个问题。

2、新授

教学例6(教材第67页)出示题目,弄清题意

①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已知条件:买了3套书,每套280元

要解决的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乘法算式

板书: 280×3

③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书写方法和格式)

板书: 2 8 0 2 8 0

× 3 × 3

说一说计算过程,尤其是第二种计算方法,要注意"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那么0×3这步省略不写。那么因数就应该移到什么位置上?书写积要注意什么?

结合28×3=84,使学生明确28个十乘3得84个十,就是840,而且"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280末尾的0不用乘直接落下来。

上面两种计算方法,哪种简便些?(第二种)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要注意两点:一是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没有乘,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3、练习与反馈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求列竖式计算)

4、拓展练习

教材69页第7题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因数末尾的0不必与一位数相乘,只要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后面补上0就可以了,有几个0没乘,就补几个0。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8页中的第6题,用竖式计算。

四、作业设计

教材第69页第8题。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7-68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材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一个难点,学生已有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经历了不进位与进位的笔算过程。本节课的关键有两点:一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二是笔算过程中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是0也要乘,注意0的占位。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推理、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0的乘法算理,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师引入本课主题,学习有关0的乘法,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回顾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师生口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1.师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有"0"的乘法。

2、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算理。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体验推理、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口算训练:

0+6= 8+0= 9-0= 0x5=

7x0= 10x6= 5x30= 50x8=

200x7= 1x2x3x0= 1x2x3+0=

师生交流有0的运算的特点。

二、授新互动

1、师出示课件例5: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2、生读题题,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尝试列式,生口述,师板书,604×8=

6 0 4

× 3 8

4 8 3 2

想:十位上写几?

(十位上0乘8得0,加上个位进的3,在十位上写3)

3、生完成例5中练习,完整地解决问题。

师强调解题过程。

4、出示课件(学校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先估算一下:大约要多少元?

5、师要求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汇报交流、质疑。(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2 8 0 2 8 0

× 2 3 × 2 3

8 4 0 8 4 0

想: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

师板书课题: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师生交流,完成课件改错题 。

三、当堂训练:

1、 生独立完成P66"做一做"

师: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2、指3名学生演板,然后集体订正。

201×3 607×4 840×5

3、比一比,哪个算式得数大。

1+2+3+4 1×2×3×4

1+2+3+4+5+6+7+8+9 1×2 ×3×4×5 ×6×7×8×9

师:要想让加法的得数比乘法大,( )里应填几?( 括号里必须填同一个数。)

1+2+3+4+5+6+7+8+9+( ) 1×2 ×3×4×5 ×6×7×8×9 ×( )

4 、师出示课件,同步训练。

你会计算207×4与8×420吗?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收获?

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比较简便?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齐,多位数末尾有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6。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口算复习。

(1)课件出示口算题。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在口算200×3,120×4时,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2.笔算复习。

227×6 403×6

计算后,说说乘的顺序、积的书写位置等。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6,出示例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分析。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板书:280×3=

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学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也是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学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280×3=840(元)

4.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第二种算法更简便)

5.概括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教师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小结: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6.加深理解。

(1)试计算1500×3。

要求用简便方法。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人做在练习本上,如有疑问,同桌可以讨论。

提问:竖式中,乘得的45后面为什么添上2个0?

(2)设疑。

教师:160×5=800,为什么第一个因数有1个0,而积有2个0呢?

7.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问题。然后独立解答,全班反馈。

3.练习十四第8~11题(先填后答)。

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练习十四第12*题(尝试完成,说说你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 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一位数要与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对齐,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爱思考的好习惯。本课教学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看,用0前面的数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8页。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学完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乘法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中间或因素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也有所掌握,所不同的是,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自主发现并总结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尝试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并能根据数的特点,采用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创设实践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素相乘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开心吗?(开心)上节课,我们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好不好?(齐读“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

2、听歌曲《谁唱歌》, “谁唱歌儿喔喔喔?”(公鸡)谁唱歌儿“咯达咯达咯哒”?(母鸡)什么时候母鸡会“咯哒咯哒咯哒”地唱歌呢?(生鸡蛋的时候)同学们想一想,关于0的运算,我们学过哪些呢?(复习有关0的运算)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在乘法运算中有关0的特性,(板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呢?

3、(热身)口算:35x2= ? ? ? 19x5= ? ? ? 250x5= ? ? ?140x6= ? ? 160x30= ? (让学生观察160与30有什么特点?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发现:这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口算,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以及依据。

2、怎样进行笔算呢?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在本子上试一试列竖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究能力)。

3、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再让其他学生说一说,黑板上的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4、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这种简便的方法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让学生来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

(1)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2)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3、再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5、考考你:哪一种算法更简便?(让学生巩固:列竖式时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6、让学生观察106和30这两个因素的特点,106的中间有0,30的末尾有0。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探究:列竖式时有简便方法吗?怎样列竖式更简便?让学生上黑板做,并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7、 学生分小组共同探究:106中间的0是否能省略不乘、不写吗?学生发现:因数中间的0一定要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如果因数中间的0不相乘、不写的话,积就会少了一位数,积就会比原来小。得出结论:因数中间的0一定要和另一个因素相乘。

三、知识运用与拓展

1、火眼金睛,比智慧:先让同桌互相讨论,找出题中的错处, 改正。再请学生上讲台指出错处,并改正。(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拓展:(看视频)计算故宫的占地面积:每个足球场的长110米,宽70米,故宫的占地相当于90个足球场那么大,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领略祖国的博大与壮观,开阔视野,情感熏陶,激发探究热情)

四、谈收获,质疑

1、请学生谈收获: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

1、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2、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因数中间的0一定要和另一个因数相乘

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3、唱《“0”的儿歌》:先听《如果开心的话,你就拍拍手》,再唱《“0”的儿歌》(知识点与音乐整合,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五、布置作业

1、寻找生活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问题。

2、完成书本第49页练习八的第4 、 5 题。

板书设计:

课后评价(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导入生动、有趣,而且为新课作针对性的铺垫,整一节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这个过程,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探究新课以及进行练习巩固几个环节,让学生上黑板演算、分析计算过程,学生不但得到了锻炼,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其中,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看视频,了解故宫的博大与壮观,进行情感熏陶,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展知识,把学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素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方法)灵活地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在谈课堂收获之后,打着节拍齐唱《0的儿歌》,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点的深度小结,以儿歌的形式,灵活有趣,增强记忆。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8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 笔算:360×4 2600×3

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师:我们在第五册学过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口算练习。

2.口算:

9×50 13×30 23×20 23×30 24×3

8×60 19×40 42×10 130×5 17×4

2×50 11×60 22×40 120×8 360×2

订正时,学生讲述简算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如:360 × 2看做36乘以2,得72,在后面加一个0就是72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5:360×24

(1)板书算式。观察:例5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

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激发欲望,尝试练习。

我们已学会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呢?大家试试看。

教师巡视,并出示不同竖式。(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3)师:这几种竖式计算结果都是一样的,哪种方法更简便?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三种方法更好。因为先去乘0前面的数,将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就简便了。教师板书规范竖式。

2.教学例6.265×30

(1)观察:与例5比较,有什么不同?

(例5是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而例6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

(2)类推练习

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而这道题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看谁能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时,如果发现以下写法: 可写在小投影片上,让同学讨论。并取得共识: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时,先用0前面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一个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3)反馈练习:第14页“做一做”。

350×24  73×60  186×50

3.教学例 7:450×20

(1)观察思考:例7与例5、例6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2)这样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15页,阅读例7并完成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反馈练习:

230×40  150×60

三、课堂总结

师生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①写竖式时,先把什么数对齐?

②把哪些数相乘?

③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计算简便吗?计算不简便的,怎样算才简便?

2.根据 24×22=528,69×13=897,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吗?

22×24=   13×69=

240×22=   6900×13=

24×220=   690×130=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1. 240×22 38×80 280×20 305×30

2. (1)28的50倍是多少?

(2)65个120是多少?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能进行简算。

2.运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在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简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9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3= 12×4=

200×3= 120×4=

20xx×3= 340×2=

指名学生口算,教师写出得数。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归纳: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

二、探索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1、教学例11。

(1)出示例11,350×3=

(2)提问: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全班同学都做并指人板演。

3 5 0

×1 1 3

1 0 5 0

(3)告诉学生,像这样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师边说边板书:

3 5 0 写竖式时,把第二个因数对着 × 3 第一个因数末尾第一个不是0的数。

(4)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末尾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再按照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最后将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就可以得到350×3的积。

(5)指一名学生将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6)出示想一想:2500×3怎样写简便?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简便算法。

让学生试做,指名板演:并要求说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7)及时练习:

课本第21页的做一做

做后订正提问:为什么第2、4两题积的末尾的0比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多一个?

三、全课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今天所学的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样,它也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特殊情况,计算法则是一致的。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时,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的前面一位的下面,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注意既不能漏写0,也不能多写0。

四、课堂巩固:

做练习六 第1~5题。

1、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竖式简写的否正确,订正时,特别注意第2小题积末尾的0的个数。

2、练习第2题:

独立口算,订正时指名学生说出口算步骤。

开火车,来回答。

3、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理解“各是多少”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可启发学生从18的4倍是72推出180的4倍是720,1800的4倍是7200。

4、练习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练习,集体讲评,这道题目属于什么应用题?

五、课外作业:

1、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注意第1小题的积的末尾的0不能少写。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德育美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0和任何数得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得0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试算体会算理。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10

学习目标:

1、 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能用竖式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重难点:

1、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2、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一、导标

集体听题比赛。

9+0= 100+0= 872-0= 3407-0=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大的数你们怎么算的这么快呢?你们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0"和任何数相加还等于原来的那个数,任何数减"0"

也还等于原来的那个数。

"0"在加减法中扮演的是"混蛋",一点作用都没有。

这节课就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0在乘法中的计算。

二、自主学习

同学们,老师问问你们看过《西游记》吗?,还记得孙悟空偷吃仙桃的那一段吗?

七个仙女奉王母娘娘的命令去摘仙桃,可仙桃被孙悟空吃的吃,扔的扔,全糟蹋掉了。七仙女提着空篮子向王母娘娘复命。

七个空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仙桃?请同学们自学教材例4

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还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带着问题自学例4)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总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在乘法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一炸全没了。)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例5.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 个区,每个区有604 个座位。运动场的看台共有多少个座位?

1. 读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2.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3. 你会列式吗?

4.小组交流各自算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并在小组内纠错。

5.尝试竖式计算: 6 0 4

× 8

---------------

积的十位上写 ,为什么?

4乘8得32,个位满( ),向十位进( ),再用8乘十位上的( )得( ),加上进上来的( )就得( ),再用8乘百位上的(  )得(  )。所以最后积得(   )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6、质疑探究

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7练一练,比一比(组内完成后展示)

102×4 =

小组交流:这道题中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0"?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

汇报展示

三、拓展延伸

一头牛的体重是605千克,一头大象的体重是这头牛的8倍,这头大象的体重约是多少吨?

四、达标测试

1、我是医生。(判断对错,并纠错)

(1)503×8=424              809×7=5603

503                     809

×  8      改:            ×  7     改:

2                                      6

------                 ------

424                 5603

(   )                (    )

(2)406×6积的中间有一个0.(  )

(3)102乘一位数,积的中间一定有个0.(   )

2、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708×3=    607×5=     309×4=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                    ,并且学会了                        。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简单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关键: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一)直接说出得数

60×3 14×2

600×3 140×2

6000×3 1400×2

1、你能直接说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2、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这样的口算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

小结学生的回答: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另一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上几个"0"。

(二)用最快的速度口算下面各题:

220×3= 230×2= 400×3= 6000×5=

1、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口算这些题?

2、最后一道题的末尾怎么出现了4个"0"?

(三)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8×6= 703×5=

1、你能用竖式计算这两道题吗?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题复习已学过知识,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过渡: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能熟练用简便方法计算。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一)、设疑,引入新课

1、问:你去过图书室吗?进了图书室,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读书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读了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增长见识。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1、出示学习提纲: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每套280元"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一共需要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280×3 =?

(2)请同学们估计一下结果。

(3)实际"一共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试着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算完后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

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 -----

8 4 0 8 4 0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自主探索不同的算法,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再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两种算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

(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小组汇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谁能把刚才的计算方法总结一下?

小结: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时,所列竖式的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概括,加深学生对简便算法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正确进行计算。同时,鼓励学生能多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很快探究出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找出了比较简便的方法,老师觉得你们表现得太棒了!现在让我们共同来做练习:

(一)、我会做(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

420×6 370×5 130×9 260×7 1500×3

(二)、我是小法官。

(1)计算230×4时,积的末尾有一个0。()

(2)计算25×6时,积的末尾没有0。()

(3)150×4=60()

(4)26×0 =26+0 ( )

( 5 )4800×5的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 6 )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

(三)、我来当医生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08×4=8032 350×6=210

208 350

× 4 × 6

--- ---

8032 210

(四)、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设计意图:练习题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整体回顾,总结评价

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觉得你们组表现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便于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快地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例6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 -----

8 4 0 8 4 0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进一步理解位值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题目。

30×50=

20×25=

62×30=

200×40=

40×80=

40×55=

200×3=

300×4=

(2)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题目,选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148×13= 326×43=

(3)直接课件出示例题,让学生自由计算。

160×30= 106×30=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复习可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先尝试口算出结果,再尝试用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时你可以用创新方法进行计算。

2、质疑区别,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都已经计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题与我们刚复习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两道题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样的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复习口算知识,为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笔算乘法的基本步骤。这些复习可以分组完成,避免浪费太多的时间,也可以引入竞赛游戏,既能达到为知识迁移做准备的目的,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绝大多数学生都运用了以前的方法计算时,不要急也不要讲破,提出质疑,这两道题与以前的口算题及竖式计算题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自然引出课题,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究简便算法的兴趣。

板块二、对比探究,掌握方法

活动1 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1、课件出示。

60×50= 160×30=

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完成“课堂活动卡”。(见本书153页)

2、汇报口算思考过程。

预设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2:把每个因数中的0去掉后再相乘,去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活动2 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1、过渡:我们刚刚解决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会用竖式计算106×30吗?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

3、课件出示,组织交流笔算方法。

4、比较分析,明确算法。

第一个竖式中哪一步可以省略?

预设

生1:因数30个位上的0与106相乘得0,这一步可以省略。

生2:因数30十位上的3与106相乘,3乘0这一步不可以省�

5、总结算法。

(1)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第二个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0也要乘,与0相乘后,再加上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操作指导

这一板块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接受并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板块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完成教材48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在○里填上“>”“<”或“=”。(观察后用手势抢答)

150×30○15×300

600×10○10×660

160×32○160×23

28×400○40×270

(3)先找出错误,再改正。

304×30=10020

280×40=1120

2、提升练习,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20盒铅笔,每盒120支,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

(2)一列运煤的火车有30节车厢,每节车厢可装煤104吨,用这列火车运3000吨煤,能不能一次全部运走?为什么?

(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同桌互相批改)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我学会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生2:我学会了竖式的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布置作业。

教材49页4、5题。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例2 (1)160×30=4800 (2)106×30=3180

教学反思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笔算乘法的一个重点内容。在知识上学生已有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在价值目标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中,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面继续学习的需要,应加强竖式计算的训练,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准确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关键有两点,一点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另一点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笔算过程中要把0前面的数先相乘,暂时不考虑末尾的0。这两个关键点要在教学中通过计算实践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要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3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探究新知

1、关于0的乘法

师:(课件1)我们先来看孙悟空给我们带来的礼物,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并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课件2)看,发生了什么情况?那怎么计算呢?(生说,课件出式)

(课件3)如果再增加同样的两盘苹果,这会有怎样计算呢?(生说,课件出示)

(录音)同学们真棒!你们能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算一算:0×3= 9×0= 0×0= 10×0=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吗?然后全班汇报。

课件出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师:根据自己的发现,你能很快说出下面这些算式的结果吗?(学生口答)

0×2= 2×0= 0×6= 6×0=

5×0= 5+0= 0×8= 0+8=

2、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⑴(课件出示)老奶奶在公园散步的情景图,文字出示:我每天围着公园走3圈,每圈302米,(录音)小朋友们,你们能算出老奶奶每天走多少米吗?

师:不用计算,你能很快估计出老奶奶每天大约走多少米吗?(说出估算方法)

师:到底老奶奶每天走多少米呢?你能算出它的准确结果吗?试一试(一名同学板演),然后请板演的同学讲一讲,最后询问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⑵(课件出示)第二道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然后讲解,最后两道题进行对比。

3、练习

⑴你能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吗?(学生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台前展示并讲解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和屏幕上的题,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板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⑵同桌对抗赛。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

巩固深化

(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学得可真不错,我想带你们到智慧宫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智慧宫里有许多智慧星,你们想得到这些智慧星吗?不过要想进入智慧宫,你们必须闯过我为你们设置的三关,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

1、(课件出示)挑战第一关:填一填(在XX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2、挑战第二关:改一改(先指出下面各题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答题卡)

3、挑战第三关: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吗?)

本文标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优秀13篇】》
本文地址:http://www.chongwum.com/jiaoyi/111840.html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优秀13篇】》图文推荐
上一篇:《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最新2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优秀13篇】》”相关阅读
  •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优秀13篇】》
  •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最新28篇】》
  •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书(优秀25篇)》
  • 《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26篇)》
  • 《《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教学反思优秀25篇》
  •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最新24篇】》
  • 《《防溺水安全教育》优秀教案(优秀20篇)》
  • 《幼儿园汉字的教案【优秀8篇】》
  • 《美术教案(精选12篇)》
  • 《《一分钟》优秀教案【优秀13篇】》
  • 《幼儿园父亲节亲子活动教案【20篇】》
  • 《《散步》说课稿优秀22篇》
最新文章
  • 1《《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优秀13篇】》
  • 2《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最新28篇】》
  • 3《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书(优秀25篇)》
  • 4《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26篇)》
  • 5《《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教学反思优秀25篇》
  • 6《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最新24篇】》
  • 7《《防溺水安全教育》优秀教案(优秀20篇)》
  • 8《幼儿园汉字的教案【优秀8篇】》
  • 9《美术教案(精选12篇)》
  • 10《《一分钟》优秀教案【优秀13篇】》
  • 11《幼儿园父亲节亲子活动教案【20篇】》
  • 12《《散步》说课稿优秀22篇》
热门推荐
  • 1济南宠物市场在哪里?济南市天桥区凤凰山花鸟宠物市场
  • 2关于一个女孩去宠物市场买宠物的故事:猫和狗都喜欢
  • 3宠物店购买柴犬靠谱吗?
  • 4独居想养安静的宠物,有没有推荐的?
  • 5宠物用品入驻抖音需要什么资料?抖音宠物用品入驻需要哪些条件?
  • 6我是如何做到宠物用品库存尾货的天花板的
  • 7青岛即墨哪里有宠物市场?宠物交易市场大全地址
  • 8你会因为生活困难抛弃宠物吗?会不会把宠物送人或者卖掉
  • 9在宠物店买猫靠谱吗?需要注意什么一般多少钱
  • 10宠物狗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进化是这样的
  • 11辽宁瀛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国照代理过多起和宠物粮安全有关的案件。在他看来,宠物粮市场乱象背后,主要是宠物粮领域法律依据不足、执法不严,宠物粮市场无序发展所致。
  • 12想养猫是在网上买还是去实体店宠物店买?
猜你喜欢
  • 1三国经典名言
  • 2《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学设计【优秀15篇】》
  • 3《高中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教案优秀22篇》
  • 4《《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9篇】》
  • 5《学生在校表现评语最新25篇》
  • 6大班幼儿优秀评语
  • 7《家长给小学生的评语通用13篇》
  • 8简单的温馨的早安心语语录39条
  • 9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期末评语
  • 10《有关于指导老师的评语(热门28篇)》
  • 11《斯霞教学实录——《小壁虎借尾巴》【优秀4篇】》
  • 12《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奇妙的克隆【优秀17篇】》

Copyright©2023宠物网www.chongwum.com/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000893-7 网站地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5358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