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数码博主何同学因一条关于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微博冲上热搜。他称过去会敷衍答应司机但事后忘记,如今选择 “除非服务极佳,否则直接拒绝” ,并将此定义为 “克服讨好型人格的勇气锻炼”。然而,这番言论迅速引发轩然大波,网友批评其 “傲慢而不自知”,甚至翻出他过往争议,将其推上舆论审判台。
02
二、争议焦点:是“真诚”还是“双标”?
何同学的言论争议集中在三点:阶层视角的傲慢、逻辑双标与表达方式欠妥。
1. “向下拒绝”与“向上谦逊”的反差
网友指出,何同学曾以采访苹果CEO库克的“谦逊理工男”形象走红,却在面对网约车司机时展现强硬态度,被讽刺 “对库克弯腰,对司机冷脸”。有评论尖锐质问:“若真想锻炼勇气,为何不对库克说‘不’?”
2. “一键三连”与“司机好评”的双标
作为视频博主,何同学常在视频结尾呼吁观众 “点赞、投币、收藏”,这与司机请求好评性质相似,但其态度截然不同。网友模仿其口吻调侃:“除非视频足够好,否则直接拒绝三连”,直指其 “严以待人,宽以律己”。
3. “拒绝可以沉默,何必刻意宣扬”
部分观点认为,乘客本有权拒绝好评,但何同学将此事包装为 “人格突破” 并公开宣扬,显露出对服务行业缺乏共情。大V@厄加特特 直言:“沉默拒绝是权利,但刻意强调‘抱歉我不想打’实属多余”。
03
三、深层矛盾:人设崩塌与阶层共情缺失
何同学的争议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公众期待与网红形象断裂的集中爆发。
1. “真诚少年”人设的脆弱性
团队长期塑造的“真诚理工男”形象,在此次“过于真实”的言论中崩塌。网友认为其 “表演型真诚” 暴露了流量时代人设的虚幻。
2. 评分体系下的劳动者困境
在网约车平台,司机收入与好评率紧密挂钩,一句拒绝可能影响其生计。何同学的言论触碰了公众对 “强者滥用评价权” 的焦虑,被批 “上位者的傲慢”。
3. 转型困境:从学生到顶流
何同学从校园创作者转型为商业顶流,面临内容创新与价值观成熟的双重压力。此次事件暴露其团队在舆情管理与公共表达上的不足。
04
四、事件反思:公众人物如何守住“边界”?
何同学已删除微博但未回应,而舆论仍在发酵。这场争议为网红经济敲响警钟:
1. 流量≠话语权豁免
公众人物的普通言行易被放大,需更谨慎评估伦理边界。
2. 技术理性需与人文关怀并存
科技博主若只关注“硬核技术”,忽视对普通劳动者的共情,难免陷入 “精致利己” 质疑。
3. 人设经济的长尾风险
流量能快速造神,也能加速反噬。何同学近年因抄袭争议、技术注水等事件口碑下滑,此次风波恐进一步冲击其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