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赵丽颖主演的电影《向阳·花》成为舆论焦点,不仅因票房破亿成为清明档黑马,更因角色塑造和演技评价引发两极争议。央视节目专家直言影片“消费女性苦难”,给全片打3分,批评赵丽颖演技“浮且假”,尤其对刑满释放女性的刻画被指扭曲失真。面对质疑,赵丽颖的圈内好友纷纷发声力挺,张亮更在社交媒体公开为她站台,呼吁公众理性看待艺术创作与演员付出。
角色争议背后的敬业底色
《向阳·花》中赵丽颖饰演为女儿铤而走险的底层母亲高月香,其“野草型”角色设定与过往形象反差极大。为贴近聋哑人设定,她提前三个月学习手语,甚至在剧组日常交流中也坚持使用,带动全剧组被动掌握手语技能。导演冯小刚曾盛赞她“为角色毁掉脸”的敬业态度,片中零下十度垃圾场拍摄的沉浸式表演,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绝望与坚韧。这种“豁出去”的表演方式,恰是好友们发声支持的核心,演技评价可以讨论,但努力不该被抹杀。
媒体报道的罗生门与真相
争议发酵期间,网络一度流传赵丽颖“对角色不满”的采访片段,引发轩然大波。冯小刚工作室迅速辟谣,澄清该言论实为工作人员在制作特辑中的表述,却被断章取义炒作。赵丽颖本人也通过社交平台直接打假,其团队更联合片方发布拍摄花絮,展示她为角色设计的方言台词、市井造型等细节,用事实回击“演技浮夸”的指控。这场闹剧折射出娱乐报道的失真困境,也让马锐等好友的声援更具现实意义,当信息碎片化传播时,知情者的证言尤为珍贵。
向阳而生的艺术探索
从《第二十条》的聋哑母亲到《向阳·花》的刑释人员,赵丽颖近年持续挑战边缘女性角色。尽管被批“同质化”,但好友透露她刻意选择这类题材:“她想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陈奕天等业内人士评价影片“让人在苦闷中见希望”,而赵丽颖演绎的高月香“像野子般逆风生长”,正是当下焦虑社会需要的治愈力量。或许正如她微博所言:“就是命硬,豁出去,活下来”,这场舆论风波终将成为她转型实力派路上的一次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