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ssie
我手机通讯簿里有个特殊的称谓:私家车柳先生。从老家到市区有一批专门载客拉活儿的私家车,俗称“黑的”。司机往往都是年轻人,我们称他们“师傅”。但这个柳先生坚持不让我们叫他师傅,而是自称“柳先生”。
他的车也很特别。一辆10万块的广本,被他擦得锃亮,夏天还在车里挂了窗帘和防晒垫,车内放着平安符和香水挂饰,整得有点花哨。
柳先生经常用手指关节轻叩着他的车反问我们:“你看着哪里像‘黑的’?”
柳先生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乘客上车后他就跟人热络地聊天,当问起来时,一车的乘客都变成了他的朋友。“我载朋友回去,也不行吗?”几次顺利通过后,柳先生有点得意。
随着时间流逝,我因为工作调动很少再回老家了,但偶尔会接到柳先生打来的电话。他总是带着一丝犹豫,在询问我的情况之后才道歉,并表示愿意为我提供帮助。在那个忙碌而又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与关心。
后来,有几次联系他,但由于业务繁忙,他只能介绍给别人来接活儿。我了解到,由于严打,“黑”的生意几乎没了,而柳先生却因为能力出众,成为了片区中的佼佼者。每当夜幕降临,他坐在自己的豪华轿车中,无比的心情舒畅,因为那辆曾经的小小交通工具,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一个成功人的标志。
再坐上那辆熟悉的地面公交卡,只觉得这世界变化无穷,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对于那些曾经被社会所忽视、默默付出的普通大众来说,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事业,却拥有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对生活深刻理解。正如那个温暖而又低调的小人物、私家车上的传奇人物一样,他们以一种独特且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