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罗琳:成长之旅,生命的最大奖赏
文/薛峰
J·K·罗琳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父亲是一名退休的飞机制造厂管理人员,而母亲则在一家实验室工作。年幼时的她相貌平平,戴着眼镜,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就对写作和讲故事充满热情,六岁那年,就已经写了一篇关于兔子的故事。她的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那时候她梦想将来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些著名的作家一样。
随后,她进入了大学主修法语,但毕业后的生活并没有按照计划发展。她在葡萄牙与当地的一位记者结婚,但这段婚姻很快结束了。她带着三个月大的女儿回到英国,在爱丁堡的一间寒冷的小公寓里求生,这段时间内,她只能依靠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然而,即便面临如此艰难的情形,她仍然坚持写作,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期间,她发表了七篇文章,其中三篇没有获得稿费。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及通过写作改善生活所需达到的目标。
24岁那年,一次偶遇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旅行中,她看到了一个微笑,让人印象深刻的小巫师,这个场景激发了她创造《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灵感。尽管初期遭遇出版社拒绝,但最终这部作品不仅被出版,也成功转化为电影,被翻译成63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亿册,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
随着成功而来的,是J·K·罗琳对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她参与慈善活动,为单亲家庭、戏剧救济基金会以及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款。此外,不论是年龄还是外表上的变化,都未能掩盖她的清澈目光和纯真的笑容,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生命最大的犒赏。